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小题1:皆竹楼之所助也。(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3分)答:____-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对联/2018-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小题1:皆竹楼之所助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 这些乐趣都是竹楼所给予的。   
小题2:尽了我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能讥笑他吗?(志:努力.者:……的人.)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个判断句,翻译应体出这一句式的特点。同时,又要将省略的主语补充上去,还要注意“所助”这个词的翻译。
小题2:试题分析:整个句子从句式上来看是个反问句,“熟”通“孰”,难道;另外还要注意几个重点词语的翻译:志,努力;讥,讥笑。
点评:要掌握翻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它需要我们掌握文言的词法、句法特点、固定结构,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并且要能够在翻译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翻译的基本步骤是:一是一定要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翻译;二是深入理解,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处,逐句翻译;三是如遇难句,暂时放过,上下文译完后再进行推敲。
参考译文:
黄冈这个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挖去它的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的房屋都是这样,因为它的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夫。
黄冈于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小草,非常荒凉肮脏。我于是就修建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详细地描述出来。夏天宜听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飞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于声叮叮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乐趣都是竹楼所给予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我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胜景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我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了;井斡、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妓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丙申年又调到广陵,丁酉年又重返中书省,戊戌年的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乙亥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我到处奔波,没有空闲,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承我爱楼的心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写下这篇记。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小题1:皆竹楼之所助也。(3分)答:_..”主要考查你对  对联,连词成句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对联连词成句

考点名称:对联

  • 对联定义: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 对联的特性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1、严肃性和游戏性: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

    3、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4、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 对联的种类与样式:

    一字联
    墨(对)泉
    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 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
    墨(对)柏
    同“黑”、"白"相对,且“土”、“木”都为五行。

    二字联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书山(对)学海
    红玉(对)丹瑶


    三字联
    水底月(对)镜中花
    孙行者(对)祖冲之
    水帘洞(对)花果山
    飞鸟尽(对)良弓藏
    独角兽(对)比目鱼

    四字联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春回大地(对)福满人间

考点名称:连词成句

上一篇:下列诗句朗诵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高一语文     下一篇:阅读材料,完成题(共10分)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者,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者,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