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小题1: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3分)小题2:每尚食,上食辄辍赐文炳。(3分)小题3: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对联/2018-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小题1: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3分)
小题2:每尚食,上食辄辍赐文炳。(3分)
小题3: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孙膑》)(3分)
小题4: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荆轲》)(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时间一长,叛军情势日渐窘迫,董文炳说:“处于困境的敌人可以用计策擒获。”
小题2:每次进献食物,皇上食用总是停下来赐给董文炳。
小题3: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看树干上的字。
小题4:太子丹上前迎接,倒退着走作为引导,跪下来拂拭坐席。


试题分析:
小题1:势:情势。蹙:窘迫。穷:处于困境。
小题2:食:第一个为名词“食物”,第二个为动词“吃”。辄:总是。辍:停止。
小题3:斫:砍。白:白木。烛:照亮,照看。
小题4:逢:迎接。却:倒退。蔽:拂拭。
点评: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董文炳字彦明,是董俊的大儿子。文炳从师于侍其先生,机警敏捷,善于记诵,从小举止就像大人一样。乙未年,董文炳因父亲的原因被任命为藁城县令。官府中同事都是他父亲同辈的人,他们轻视董文炳年轻,连下属官吏也不怕他。董文炳兼听明断,凭靠施行恩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不久,同事们都心甘情愿地在他手下干事,下属官吏拿着案卷请他签字,都不敢抬头看他,乡里人也都听命顺服。
庚申年,世祖在上都即皇帝位,这年是中统元年,世祖命董文炳抚慰燕南各道。董文炳回京后上奏说:“人们长久放纵惯了,短时间内立即用法律来约束,是不行的。现在危险的、有疑心的人还很多,应当大赦天下,给那些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世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心怀二意的人于是定下心来。二年,董文炳被提升为山东东路宣抚使。刚上路赴任,正赶上设立侍卫亲军,皇帝说:“亲军统领非董文炳难以担当此任。”随即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带金虎符。
三年,李璮在济南反叛。李璮是势力强大的叛贼,善于用兵。董文炳会合各路军队进行围困,李璮无法逃走。时间一长,叛军情势日渐窘迫,董文炳说:“处于困境的敌人可以用计策擒获。”于是到了城下,对李璮的部将田都帅喊话说:“反叛的人是李璮,其余的只要归附就是我们的人,不要自寻死路。”田都帅从城上顺着绳子爬下来投降。田都帅,是李璮的爱将,他投降后,叛军就乱了,活捉李璮来投降。李璮被杀后,山东还不安定,朝廷于是任命董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领亲军前去。董文炳到达益都,他把军队留在城外,带领几个人穿着便装骑马进城。他把李璮原先的将领和官吏召集来站在庭院中,对他们说:“李璮已经被处死,你们都是天子的百姓。皇上非常仁慈圣明,派我来安抚你们,你们应当安心不要害怕。我可以自行任命将帅和官吏,你们要努力取得金银符,我是不敢违背皇上的命令而不去授给有功的人的。”大家都非常高兴,山东得以安宁。
十五年夏天,董文炳有病,上奏请求解除军政要职。皇帝下诏说:“大都天气酷热,不适合病人,你可以到我这里来,病肯定会好的。”董文炳来到上都,皇帝说:“你固然忠孝,但不必这样做。枢密院的事情重要,任命你为佥书枢密院事,并仍然担任中书左丞。”董文炳推辞,皇帝没有同意。八月天寿节那天,典礼之后赐宴,皇帝让董文炳坐在上座,并对宗室大臣说:“董文炳是有功之臣,理当坐在这个座位。”每次进献食物,皇上食用总是停下来赐给董文炳。当天夜里,董文炳病复发,皇帝让御医每天来给他诊治。九月十三日,病重垂危,他洗浴之后坐着,把董文忠等人召来说:“我很遗憾不能为国家捐躯疆场,现在这样死去,是命中注定的啊。希望我们董家世世代代有能骑马打仗的男儿,尽力报国,那么我死也瞑目了。”说完,靠着枕头去世了。皇帝得知后,哀悼悲痛了很长时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小题1:久之,贼势日蹙,文炳..”主要考查你对  对联,连词成句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对联连词成句

考点名称:对联

  • 对联定义: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 对联的特性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1、严肃性和游戏性: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

    3、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4、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 对联的种类与样式:

    一字联
    墨(对)泉
    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 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
    墨(对)柏
    同“黑”、"白"相对,且“土”、“木”都为五行。

    二字联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书山(对)学海
    红玉(对)丹瑶


    三字联
    水底月(对)镜中花
    孙行者(对)祖冲之
    水帘洞(对)花果山
    飞鸟尽(对)良弓藏
    独角兽(对)比目鱼

    四字联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春回大地(对)福满人间

考点名称:连词成句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小题1: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3分)答:小题2: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3分)答:小题-高二语文     下一篇: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8分)小题1:宁许以负秦曲负:小题2:且相如素贱人素:小题3: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小题4:咸怪其无征征:小题5: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小题6:彼且奚-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