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__A__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诗文默写/2019-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__A__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B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1、请补写出《兰亭集序》空缺的句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一觞一咏,亦足以叙幽情
B.足以极视听之,信可乐也。
C.范增数项王
D.沛公旦日从百余来见项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A、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B
3、①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畅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②这样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穷尽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主要考查你对  诗文默写,词类活用,翻译句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诗文默写词类活用翻译句子

考点名称:诗文默写

  • 课文背诵: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的识记背诵能力。

    诗词背诵:
    主要考察学生对诗词的识记背诵能力。

  •  

  • 常考古诗词: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高中必背古诗词:

    1、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  释]
    暝:晚上。喧:喧动。浣女:洗衣服的女子。随意:任凭,听凭。
    [简  析]
    诗歌意境高妙,其中寄寓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趣;纯朴的山村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  释]
    晖:日光。
    [简  析]
    《游子吟》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对于春天阳光般夺取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  释]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三秦:指关中(陕西潼关以西)地区。五津:四川省泯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四海之内,天下,指全中国。歧路:分手的路口。沾巾:沾湿手巾,意思是哭。
    [简  析]
    古代的许多送别诗,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诗,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创高标。

    4、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  释]
    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场圃:指打谷场和菜园。就菊花:来欣赏菊花,另一说来喝菊花酒。
    [简  析]
    诗的首联只写主人的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颔联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颈联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尾联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整首诗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5、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  释]
    龙城飞将:指卢龙镇的“飞将军”李广,汉代名将曾任右北平郡太守。
    [简  析]
    此诗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的“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出不平凡的意义。首句格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6、渔 歌 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  释]
    箬(ruò)笠:箬叶编的斗笠。不须:不用。
    [简  析]
    《渔歌子》描绘水乡风光,在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与盛唐山水诗人有其一致之处。

考点名称: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

  • 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
    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1、名词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1)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