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天不为人之恶(厌恶)寒也辍(chuò废弃)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通“讻讻”,形容喧扰)也辍行。B.若夫-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实词/2019-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天不为人之(厌恶)寒也(chuò废弃)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通“讻讻”,形容喧扰)也辍行。
B.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区别),则日切(cuō通“磋”,切磋)而不舍也。
C.君人者隆礼尊贤而(wáng大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阴暗险恶)而亡矣。
D.大天而(思慕)之,孰与物(xù蓄积)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答案

C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天不为人之恶..”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实词,字音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实词字音

考点名称:文言实词

  •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二、常见题型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作为第一题进行考查。考试题型主要有下列两种。
    题型一:给出四个文中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题型二:从试卷上的文段中选出四个词语,再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四个相同的词语,不给出解释,让考生自己比较它们意义或用法的不同。

    三、注意几种情况:

    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
    “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 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解为“到”、“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考点名称:字音

  • 字音的概念:

    1.字音就是拼音。就汉语而言,通常用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拼音一般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生母不能单独构成音节,但韵母可以。由韵母构成的音节,我们称之为“零声母”。
    声调具有区分词义的作用。普通话声调有四种,依次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2.说话不是孤立发出一个个音素或者音节,而是连续发出许多音素或者音节,在这过程中,音素之间或音节之间就相互影响,产生语音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音变。
    音变现象主要包括轻声、变调、语气词“啊”的音变、儿化等现象。 

    ① 轻声:
    一个词或者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而成为一种又短又弱声      调,这种声调就是轻声。以下是变读轻声的一些规律:
    “的、地、得”,“着、了、过”,“吧、吗、呢、啊”等助词。例如:你的、睡 了、走着、行吗、想啊。
    名词的后缀“子、儿、头”等。例如:椅子、这儿、砖头。
    方位词或语素“上、下、里、边、面”等。例如:早上、地下、屋里、外边、前面。
    趋向动词“来、去、出来、进去、下来、起来”等。例如送来、出去、走出来、走进去、落下来、站起来。
    一些量词。例如“五个”
    叠音名词以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例如:爷爷、舅舅、看看、写写。
    作宾语的人称代词。例如:请他、找你、叫我。
    此外,还有一些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要读轻声。

    ②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单念时有四个调值,每个音节的基本调值叫本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相互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变调。
    例如:老老实实,变读为“lǎo lāo shī shī”

    ③儿化: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有区别词义(头:脑袋——头儿:领头的)、区分词性(画:动词——画儿:名词)和表示感情色彩(小皮球儿、小王儿:表亲切、喜爱)的作用。

    ④语气词“啊”的音变:
    取决于“啊”之前音节的末尾音素。
    “啊”之前音节的末尾音素是舌面元音aoei 时,“啊”音变为ya(呀)。如:画呀/争取呀/注意呀。
    其他“啊”音变都是将“啊”之前音节的末尾音素作为“啊”的韵头或声母,连读成音。如:u—wa(读哇)n—na(看哪)。

  • 字音辨识:

    1、做好“两个集合”

    ①记少推多
    例如:
    艾多数字中读aì,在自怨自艾中读yì;
    泥多数词中读ní,在拘泥,泥古中读nì;
    朴多数词中读pǔ,在朴刀中读pō,作姓氏时读piáo。

    ②记异弃同
    例如:卒读zú,用它作声旁的字,猝读cù,在瘁,粹,萃,啐,悴,翠,倅中读cuì,碎读suì;
    再如:真读zhēn,用它作声旁的字,镇读zhèn,缜读zhěn,慎读shèn,填,阗读tián,颠,滇读diān。
    一般来说,可根据声旁的读音推断声母或韵母,特别是平舌音,翘舌音(z、c、s、zh、ch、sh)和前鼻音韵母与后鼻音韵母(in、en、ing、eng)。
    作为固始方言的一些土语区,要克服“f、h  ”  的现象。

    2、语境确认

    利用字形,字义,词性确定读音。例如:
    巷有两种读音:
    ①读xiàng,是较窄的街道,名词;
    ②读hàng,虽也是名词,但指的是坑道,专指采矿,探矿。
    据此,可知街巷读①,巷战读①,乌衣巷读①,巷道读②。

    号也有两种读音:
    ①读háo,动词;
    ②读hào,名词,也作动词,只有标商标记,切(脉搏)两个义项。
    由此可知,“号啕”读①,“号称”读②(以某种名号宣称),“号召”读②(像号声一样地召唤),“号角”读②;“号叫”读①。

  • 熟知常见失误:

    1、形声字误读

    随着汉字的演变,不少形声字的声旁的声母、韵母、声调发生了变化。
    如:百折不(náo)、机(xiè)、辈(chái)、风沐雨(zhì)、恶不悛(hù)中加粗汉字的声旁反而容易迷惑考生,引起误读。

    2、形近字误读

    很多字形相近而读音迥异的汉字也容易读错。
    如:谄(chǎn)、陷(xiàn)、馅(xiàn)中,谄字就很容易受后两个加粗汉字读音的影响而误读。
    再如:死(cù)、火(cuì)、精(cuì)、荟(cuì)中,猝就容易受后三个加粗汉字读音的影响而误读。

    3、多音字误读

    多音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多义形成的多音字,还有一类是同义多音字。前者字义接近的区别起来有一定难度。
    如:和稀泥(huò)、和面(huó)中,和都有加入液体搅拌的意思,考生就难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