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①,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②,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①,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②,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 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③,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④。霍光寝其奏⑤,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⑥,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⑦。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⑧,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⑨。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⑩。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 注:①上官桀:武帝末年封安阳侯,与大将霍光同辅昭帝。其子上官安,娶霍光女,生女,为昭帝皇后,安被封桑乐侯。后桀父子欲废昭帝,杀霍光,立燕王。事败,灭宗族。桑弘羊:武帝时任 治粟都尉,后因与上官桀等谋立燕王,夺霍光权而被杀。燕王:名旦,武帝第三子。盖主:武帝长女,封鄂邑长公主,因嫁盖侯(王信),故又称盖主。谋反事败,与燕王皆自杀。②霍光:字子孟。武帝时为 奉车都尉,后受武帝遗诏辅昭帝。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后又废之,改立宣帝。一切 政事都由其决定。③大将军:指霍光。长史:指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杨敏。④廷尉:掌管刑狱的官。⑤寝:搁置不理。⑥故二千石:即前二千石。宣帝:汉武帝曾孙刘洵,公元前七三年至前四九年在位。⑦食邑:又名采邑、采地。因食其封邑的租税而称。⑧张安世:张汤子,宣帝时拜大司马。故事:指典章制度。⑨先帝:指昭帝。⑩宦者署:宦者令的衙门。右曹:汉时尚书令下面的加官,为空衔。祭酒:古代祭祀时,必先推年高有德者举酒以祭。后即称年高有德者为“祭酒”。这里是对苏武的尊称。平恩侯:许广 汉(一说是许伯)的封号。许是汉宣帝皇后的父亲;平昌侯:王无故的封号。王是汉宣帝的舅舅。乐昌侯:王武的封号。武是王无故的弟弟。韩增、魏相、丙吉:都是宣帝初年的功臣。武弟子:苏贤的儿子。神爵二年:即公元前六0年。神爵,海埠宣帝年号。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令上书告之。 告:_______________ (2)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坐:_______________ (3)数疏光过失予燕王。 疏:_______________ 2.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不同的一项是( ) A.还乃为典属国 B.为搜粟都尉 C.数为燕王所讼 D.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3.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 以:__________故:__________ (2)先帝以为遗言。 以为:__________ (3)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 以:__________朔望:__________ 4.翻译下列语句。 (1)武在匈奴久 ,岂有子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因平恩侯自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以为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告发 (2)定罪 (3)给皇帝的奏议,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上书”。 2.C 3.(1)凭借 从前 (2)把……作为 (3)因为 农历初一和十五 4.(1)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 (2)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 (3)皇帝让他做了郎官。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考点名称: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二、常见题型: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作为第一题进行考查。考试题型主要有下列两种。
题型一:给出四个文中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题型二:从试卷上的文段中选出四个词语,再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四个相同的词语,不给出解释,让考生自己比较它们意义或用法的不同。
三、注意几种情况: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
“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解为“到”、“去”。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