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胡励,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励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实词/2019-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胡励,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励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何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励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励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励欲就坐,桢责之,励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励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
        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励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励。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励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励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励独不跪。海陵问其故,励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励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扈从:随从护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必将世      名:闻名
B.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  直:通“值”,报酬
C.桢壮其言,改之  谢:道歉
D.令公署撤关,亦无事  竟:竟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定之学校河朔冠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B.其旧劳,故使卿副之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励知弊,悉罢去    于乱古间择一二扣之
D.朝服跪,见君父礼也    择师教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励性刚直无所屈的一组是(     )
①励操笔立成。
②励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
③励知其弊,悉罢去。
④百官贺于庙堂,励独不跪。
⑤郡守暴戾,蔑视僚属,励常以礼折之。
⑥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励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昉的帮助,同韩昉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励就坐不懂礼法,胡励认为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励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励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国岁元使,胡励做他的副手。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励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D
2、B
3、C
4、B
5、(1)韩昉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励提笔一挥而就。
(2)胡励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励。
(3)盗贼贪图的不过是钱财罢了,我这样贫穷,还防备什么?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胡励,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实词

  •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二、常见题型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作为第一题进行考查。考试题型主要有下列两种。
    题型一:给出四个文中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题型二:从试卷上的文段中选出四个词语,再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四个相同的词语,不给出解释,让考生自己比较它们意义或用法的不同。

    三、注意几种情况:

    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
    “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 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解为“到”、“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考点名称:文言虚词

  • 文言虚词:

    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几类。与实词相比,虚词数量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主要的虚词有:
    之、乎、者、也、而、然、矣、焉、哉、虽、以、其、为、则、乃、故、于。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 一些常考的虚词:


    (1)连词,表假设,如果。
    (2)指示代词,此,这个。
    (3)副词,表推测,好像。
    (4)第二人称代词,你。
    (5)连词,相当于:“或”。
    (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