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归霸,字正臣,清河人,好兵术。唐乾符中,寇盗蜂起,归霸率昆弟三人弃家投黄巢,颇以勇略闻。巢陷长安,遂署为左番功臣。中和中,巢领徒走-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实词/2019-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 题。
        张归霸,字正臣,清河人,好兵术。唐乾符中,寇盗蜂起,归霸率昆弟三人弃家投黄巢,颇以勇略闻。巢陷长安,遂署为左番功臣。
        中和中,巢领徒走宛丘。时太祖在汴,奉诏南讨,巢党日窘,归霸昆仲与葛从周、李谠等相率来降,寻补宣武军剧职。光启二年,与蔡将张存战于卢氏。光启三年夏,宗权遣将张郅来寇。一日,出骑将较胜,归霸为飞戈所中。即拨马却逸,控弦一发,贼洞颈而坠,遂兼骑而还。太祖时于高丘下瞰,备见其状,面加赏激,厚以金帛及所获马赐之。又尝被命以控弦之士五百人伏于壕内,太祖统数百骑稍逼其寨,蔡人果以锐士摩垒来追,归霸发伏兵,掩杀千余人,夺马数十匹。其后从太祖伐郓,副李唐宾渡淮,咸著奇绩。文德初,大军临蔡州,贼将萧颢来斫寨,归霸与徐怀玉各以所领兵自东南二扉分出,合势杀贼,蔡人大败。及太祖振众离营,寇尘已息。太祖召至,赏之日:“昔耿奔不俟光武击张步,言不以贼遗君父,龛之功,尔其二焉。”大顺中,郭绍宾拔曹州,归霸率兵数千守之。明年,破濮州,生擒刺史邵儒。又佐葛从周与晋军战于洹水,生获克用爱子落落。复与燕人战于内黄,杀仁恭兵三万余众。戎绩超特,居诸将之右,累官至检校左仆射
        光化二年,权知邢州事。明年春,李嗣昭以蕃汉五万来寇,归霸坚壁设备,晋军不敢顾其城,遂移军攻洺州,陷焉。时太祖在滑,颇虑邢之失守。及葛从周复洺,嗣昭北遁,归霸出兵袭之,杀二万余众。捷至,赏赐殊等,旋以功奏加检校司空。天秸初,迁莱州刺史,二年秋七月,卒于位。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权遣将张郅来     寇:进犯
B.蔡人果以锐士垒来追     摩:按照’
C.李唐宾渡淮,咸著奇绩   副:帮助
D.光化二年,知邢州事     权:暂代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归霸“勇武”的一组是(     )
①与蔡将张存战于卢氏
②太祖时于高丘下瞰,备见其状,面加赏激
③控弦一发,贼洞颈而坠,遂兼骑而还
④郭绍宾拔曹州,归霸率兵数千守之
⑤破濮州,生擒刺史邵儒
⑥归霸出兵袭之,杀二万余众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乾符年间,各地盗寇纷纷出现,张归霸率领兄弟们抛家舍业投奔黄巢,以勇敢有谋而出名,后被封为左番功臣。
B.在黄巢军队处境日益窘迫时,张归霸兄弟和葛从周、李谠等人商定一起投奔太祖,太祖立刻让其担任了军中要职。
C.在与蔡人的战斗中,张归霸带领预先埋伏的士兵趁敌人不备展开进攻,杀死了一千多敌军并夺取了几十匹战马。
D.光化三年,李嗣昭率领五万番汉士兵前来进犯张归霸所在的邢州,当时太祖在滑地,很担心邢州会失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尝被命以控弦之士五百人伏于壕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戎绩超特,居诸将之右,累官至检校左仆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霸坚壁设备,晋军不敢顾其城,遂移军攻沼州,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
2.C
3.B
4. (1)张归霸又曾受命带领五百名手持弓箭的士兵埋伏在战壕内。
(2)归霸军功出众不凡,在各将领的上面,多次升官做到了检校左仆射的职位。
(3)张归霸加固城墙设置防备工事,晋军不敢窥视他的城池。(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归霸,字正臣,清河人,好兵术。..”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实词,翻译句子,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实词翻译句子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实词

  •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二、常见题型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作为第一题进行考查。考试题型主要有下列两种。
    题型一:给出四个文中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题型二:从试卷上的文段中选出四个词语,再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四个相同的词语,不给出解释,让考生自己比较它们意义或用法的不同。

    三、注意几种情况:

    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
    “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 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解为“到”、“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考点名称:翻译句子

  • 翻译句子:

    翻译文言句子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做到明白、流畅、简洁。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点:

    (1)留:把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器具、官职、职称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保留不译。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
    (2)补:指将文言文中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补出来,将数量词和分数相应部分补足。如:“果地震陇西”中省去了“于”。
    (3)删:指将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词删去不译,如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陪衬部分都可略去不译。
    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可略去不译和“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中“往来”是偏义复词,陪衬部分“来”,也没有必要译出。
    (4)换:指如果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了双音词,古文中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单音词,古文中的词语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词语,古文中的说法现代汉语变成了另一种说法,翻译时都应换成现代汉语。另外词类活用词应该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也应换成本字。
    如:“乃使蒙恬北守藩篱”中的“藩篱”应译为“边防”。“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应译为“高官厚禄”。
    (5)调:即有些句子(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互文见义语句等)在翻译时词序或语序需要调整,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如:“何谓得之于心”应翻译为“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石之铿然有声者”应翻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