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高二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的含义。 (1)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众人:________________ (2)且适南冥 且:_______________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__________ (4)犹有所待者也 待: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旬有五日而后反 C、御六气之辨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3、比较下列加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列子御风而行 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③奚以知其然也是 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4、比较下列句式特点,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奚以知其然也 B、彼且奚适也 C、彼且恶乎待哉 D、辨乎荣辱之境 5、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夫知效一、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众人:一般人;且:将要;劝:奋勉;待:依靠 2、D 3、A 4、D 5、因此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这只小鸟一样。(意对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翻译句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翻译句子
考点名称: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二、常见题型: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作为第一题进行考查。考试题型主要有下列两种。
题型一:给出四个文中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题型二:从试卷上的文段中选出四个词语,再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四个相同的词语,不给出解释,让考生自己比较它们意义或用法的不同。
三、注意几种情况: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
“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解为“到”、“去”。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考点名称:文言虚词
- 文言虚词:
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几类。与实词相比,虚词数量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主要的虚词有:
之、乎、者、也、而、然、矣、焉、哉、虽、以、其、为、则、乃、故、于。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一些常考的虚词:
若
(1)连词,表假设,如果。
(2)指示代词,此,这个。
(3)副词,表推测,好像。
(4)第二人称代词,你。
(5)连词,相当于:“或”。
(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
(7)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于”。者
(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
(2)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 “的东西”。
(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东西”“个”“样”之类。
(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而
“而”是古代汉语使用很频繁的一个虚词,常用作连词,有时也做代词、助词。“而”作为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可表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修饰关系等。
第一,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二,表承接关系,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不是转折的意思,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第三,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或不译。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第四,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第五,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例子: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推敲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