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虚词/2019-0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子路行以(这件事)告(孔子)    
B、(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C、天下有道,丘不与(斯人之徒)易也  
D、鸟兽不可与(人)同群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是

[     ]

A、是鲁孔丘之徒    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
B、寡人之过也     知津矣
C、夫执舆者谁     杀鸡黍而食之
D、道之不行,已知矣  使子路反见
3、这两段文字中三位隐士所说的话的言外之意分别是什么?
  长沮“是知津矣”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桀溺的话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丈人的话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划线句子。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D
2、B
3、长沮“是知津矣”的言外之意:孔子应该知道他自己的方向,他自己的政治目的地。
  桀溺的话:天下无道没有必要去改变什么,既然要避人,那还不如退隐人世
  丈人的话:脚踏实地的事情还做不到,就想做不切实际的行为,这不能成为社会的典范。(意对即可)
4、并且你与其跟随避开恶人的志士,哪比得上跟随避开人世的隐士。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虚词,理解句子,文言句式,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虚词理解句子文言句式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考点名称:文言虚词

  • 文言虚词:

    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几类。与实词相比,虚词数量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主要的虚词有:
    之、乎、者、也、而、然、矣、焉、哉、虽、以、其、为、则、乃、故、于。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 一些常考的虚词:


    (1)连词,表假设,如果。
    (2)指示代词,此,这个。
    (3)副词,表推测,好像。
    (4)第二人称代词,你。
    (5)连词,相当于:“或”。
    (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
    (7)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于”。


    (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
    (2)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 “的东西”。
    (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东西”“个”“样”之类。
    (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而”是古代汉语使用很频繁的一个虚词,常用作连词,有时也做代词、助词。“而”作为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可表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修饰关系等。
    第一,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二,表承接关系,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不是转折的意思,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第三,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或不译。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第四,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第五,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例子: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 推敲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虚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虚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
    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虚词的含义。

    (5)互文见义法
    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6)成语推断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

考点名称:理解句子

  • 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没有对句子含义的正确理解,说得再多,写的再具体恐怕也是南辕北辙。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 概念解说: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 理解句子的方法点拨:

    一、课标法则:

    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方法指津:

    分析句子的切入点:
    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三、解释句子的方法:

    ①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⑤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⑥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⑦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这种方法最管用。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答案。
    ⑧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四、指导:

    1.对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回答有些句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对于这类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

    2.隐晦难懂的句子说浅显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具体解题时,我们只要应该在隐晦难懂的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回答清楚了,也就把题目解答完毕。

    3.分析句子作用要明确角度在分析句子的作用时,我们的考虑角度不能如天女散花满天飞,应明确句子的作用包含主题上的作用和结构的作用两个部分。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5种:
    (1)总领下文
    (2)承上启下(过渡)
    (3)总结全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