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都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①失其所与,不知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①因击沛公于坐②秦王说,与郑人盟。C、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①燕王诚振怖-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通假字/2019-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下列都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秦王说,与郑人盟。
C、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张良出,要项伯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答案

C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都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①失其所与,不知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主要考查你对  通假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通假字

考点名称:通假字

  • 通假字

    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

  • 高考必考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忠义暴于朝廷”
    杓:同“勺”;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明月兮佩宝璐。”“闻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名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汝见我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同“措”;放置。动词。“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汉亦留之以相当。”“坦墙周庭,以当南日”“曹军不能抵当。”
    党:通“倘”;倘若,偶然。副词。“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道:同“导”;引导。动词。“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吊:同“掉”;落。动词。“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名词。“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敚:同“夺”;强取,夺取。动词。“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堕:通“隳”;毁弃。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而:通“尔”;”你的。代词。“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同“如”象。形容词。“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时人伤之,为诗云尔。”“无他,但手熟尔。”“非死则徙尔。”“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以头抢地尔。”
    蕃:通“繁”;多。形容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动词。“盖亦反其本矣。”“人穷则反本。”“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士。”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盖:通“盍”;何不。兼词。“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为什么,疑问代词。“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贾”;商人。名词。“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动词。“媵人持汤沃灌。”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何:同“呵”;喝问。动词。“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动词。“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画:同“划”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驩:同“欢”欢聚。动词。“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还:同“环”;绕。动词。“秦王还柱而走。”
    还:同“旋”;回转、掉转。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赢得仓皇北顾。”“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皇:同“凰”传说中的雌凤。名词。“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恍:同“恍”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恍惊起而长嗟。”
    麾:同“挥”;指挥。动词。“麾众拥豪民马前。”
    惠:同“慧”;聪明。形容词。“甚矣,汝之不惠。”
    惛:通“昏”;昏乱糊涂。形容词。“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混:同“浑”水不筒,污浊,形容词。“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溷:同“混”、“浑”混浊。形容词。“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溷:同“混”、“浑”;厕所。名词。“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火:同“伙”;一伙。数量词。古代军队“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机:通“几”;预兆。名词。“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棘:同“戟”;兵器。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籍:通“藉”;垫。动词。“籍柔覆温之躯。”
    纪:通“记”;记载。动词。“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贾:通“价”;钱。名词。“如有营,予佐尔贾。”
    简:同“拣”选,择。动词。“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同“拣”;挑选,选拔。动词。“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见:同“现”;展现,表露出来。动词。“信义安所见乎?”“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出现。动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路转溪头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现在。副词。“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缰:同“强”;强大。形容词。“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疆:通“强”;强壮。形容词。“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介:同“芥”;小草。名词。“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缙:通“搢”;插。动词。“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菁:通“精”;精华,糟碎。形容词。“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