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释惟俨文集序欧阳修惟俨姓魏氏,杭州人。少游京师三十余年,虽学于佛而通儒术,喜为辞章,与吾亡友曼卿交最善。曼卿遇人无所择,必皆尽其欣-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释惟俨文集序 |
惟俨姓魏氏,杭州人。少游京师三十余年,虽学于佛而通儒术,喜为辞章,与吾亡友曼卿交最善。曼卿遇人无所择,必皆尽其欣欢。惟俨非贤士不交,有不可其意,无贵贱,一切闭拒,绝去不少顾。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曼卿尝曰:“君子泛爱而亲仁。”惟俨曰:“不然。吾所以不交妄人,故能得天下士。若贤不肖混,则贤者安肯我顾哉?”以此一时贤士多从其游。 居相国浮图,不出其户十五年。士尝游其室者,礼之惟恐不至,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然尝窃怪平生所交皆当世贤杰,未见卓著功业如古人可记者。因谓世所称贤材,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则当佐天子号令赏罚于明堂。苟皆不用,则绝宠辱,遗世俗,自高而不屈,尚安能酣豢于富贵而无为哉?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以谓遗世自守,古人之所易,若奋身逢世,欲必就功业,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今子老于浮图,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虽然,惟俨傲乎退偃于一室。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与其言终日不厌,惜其将老也已! 曼卿死,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乃敛平生所为文数百篇,示予曰:“曼卿之死,既已表其墓。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嗟夫!惟俨既不用于世,其材莫见于时。若考其笔墨驰骋文章赡逸之能,可以见其志矣。庐陵欧阳永叔序。 1.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干:行动,实践 B.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涂:通“途” C.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责:责备 D.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复:报复 2.下列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虽学于佛而通儒术——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 B.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 C.乃以古事之已然——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 D.惜其将老也已——可以见其志矣 3.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 |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 A.则贤者安肯我顾哉 B.惟俨姓魏氏,杭州人 C.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 D.惟俨既不用于世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 |
A.曼卿是作者和文章主人公的共同好友,文章以曼卿为陪衬,刻画了一个遁迹空门,而又心怀天下、非常高傲的人物,并对这个人物充满了赞赏和惋惜之情。 B.在惟俨看来,大丈夫就该建功立业,名垂史册,否则就应退出官场,抛弃尘世,不可留恋富贵。 C.作者对惟俨追求“不卓越,就退隐”,安贫乐道:不无功受禄的用世哲学,借别人之言予以了反驳和批评,但又因其未能为世所用,深表同情。 D.本文以纪传体为友人的文集作序,其写法明显受太史公《史记》的影响,自有奇气。 5.翻译文中加粗的句子。 ①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为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朱心烔《古文评注便览》评曰:欧 阳 公 好 士 之 诚 出 于 天 性 故 严 之 介 演 之 奇 即 无 曼 卿 亦 必 见 取 况 二 人 皆 交 曼 卿 曼 卿 与 公 即 非 泛 交 叉 先 下 世 则 因 此 及 彼 人 情 天 理 也。故两篇皆从此入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 |
答案
1.B 2.A 3.C 4.C 5.①那即使是圣贤也难办到,这就是周公和孔子穷困和显达不相同的原因。 ②也请您为我的文章写一篇序言,但要让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篇序言。 6.欧阳公好士之诚出于天性/故严之介/演之奇/即无曼卿/亦必见取/况二人皆交曼卿/曼卿与公即非泛交/又先下世/则因此及彼/人情天理也。故两篇皆从此人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释惟俨文集序欧阳修惟俨姓魏氏..”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语句停顿,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翻译句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语句停顿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翻译句子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