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梁湘东王绎①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 考点名称:文学常识

    • 文学常识: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 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雾雨电: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李清照

    • 一些常考的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考点名称:文言实词

    •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二、常见题型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作为第一题进行考查。考试题型主要有下列两种。
      题型一:给出四个文中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题型二:从试卷上的文段中选出四个词语,再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四个相同的词语,不给出解释,让考生自己比较它们意义或用法的不同。

      三、注意几种情况:

      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
      “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 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解为“到”、“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考点名称:文言虚词

    • 文言虚词:

      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几类。与实词相比,虚词数量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主要的虚词有:
      之、乎、者、也、而、然、矣、焉、哉、虽、以、其、为、则、乃、故、于。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 一些常考的虚词:


      (1)连词,表假设,如果。
      (2)指示代词,此,这个。
      (3)副词,表推测,好像。
      (4)第二人称代词,你。
      (5)连词,相当于:“或”。
      (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