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高中必背古诗词:

    1、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  释]
    暝:晚上。喧:喧动。浣女:洗衣服的女子。随意:任凭,听凭。
    [简  析]
    诗歌意境高妙,其中寄寓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趣;纯朴的山村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  释]
    晖:日光。
    [简  析]
    《游子吟》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对于春天阳光般夺取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  释]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三秦:指关中(陕西潼关以西)地区。五津:四川省泯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四海之内,天下,指全中国。歧路:分手的路口。沾巾:沾湿手巾,意思是哭。
    [简  析]
    古代的许多送别诗,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诗,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创高标。

    4、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  释]
    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场圃:指打谷场和菜园。就菊花:来欣赏菊花,另一说来喝菊花酒。
    [简  析]
    诗的首联只写主人的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颔联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颈联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尾联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整首诗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5、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  释]
    龙城飞将:指卢龙镇的“飞将军”李广,汉代名将曾任右北平郡太守。
    [简  析]
    此诗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的“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出不平凡的意义。首句格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6、渔 歌 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  释]
    箬(ruò)笠:箬叶编的斗笠。不须:不用。
    [简  析]
    《渔歌子》描绘水乡风光,在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与盛唐山水诗人有其一致之处。

  • 考点名称:语句停顿

    • 语句停顿:

      即断句。古代的文献典籍是不加标点的,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历年的高考对断句尤其是文言文断句这块也很重视。  

      给古文断句可分四步进行: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3)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要注意的是,借助特殊词语断句,要建立在明确词意的基础上。例如“曰”译为“说”的时候,后面断句。
      (4)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如“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可以根据对称的句式结构断成“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 停顿常用的六种情况: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 语句停顿点拨:

      总起来说,应把握“两个原则”,遵循“八个规律”。

      一、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如:
      ①“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今”是一个词,“天下”又是一个词,不能把“天下”断开,“今”和“天”不能连读。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是两个词。“中”是其中,“间”是夹杂,两个词不能连读。
      ③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为古今异义词,是“可以凭借”之意,中间应稍作停顿。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如: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唐贤今人诗赋”是个短语,不能断开。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②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也”表提顿,按意义应归于前。

      二、八个规律
      1.主谓之间要停顿。(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 如: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城/非不高也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⑦其一/犬坐/于前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如:
      ①必有/得天时者矣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⑤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⑥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
      ①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然则/北/通巫峡
      ③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⑤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
      ⑥已而/夕阳在山 ⑦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如: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躬耕/于南阳
      ④告之/于帝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如: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是/知也
      ③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一定看好题目所要求的划分几处,依意群来标示。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恒公》)
      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犬坐于前。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八种方法,而这八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三、特殊说明
      1.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人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错误。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①虞山是山名。
      ②他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对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停顿应体现出省略成分: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今/天下三分
      4.表时间和方位的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

    • 技巧突破: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f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