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雪窦游志[元]邓牧岁癸巳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雪窦游志
[元]邓牧

  岁癸巳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凡舟楫往还,视潮上下,顷刻数十里;非其时,用人力牵挽,则劳而缓焉。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岩”,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鸡洞”,相传凿石破山,有金鸡鸣飞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为梁,首尾相啮,广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独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废者,间有诵声出廊庑,久听不知何书,殆所谓《兔园册》耶?
  渐上,陟林麓,路益峻,则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风起为黄尘,留衣襟不去,他香无是清也。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隐秀”,翳万杉间,溪声绕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华”,多留题,不暇读;相对数步为漱玉亭,覆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为两。先朝御书“应梦名山”其上,刻石其下,盖昭陵梦游绝境,诏图天下名山以进,兹山是也。左折松径,径达雪窦。自右折入,中道因桥为亭,曰“锦镜”。亭之下为圆池,径余十丈,植海棠环之,花时影注水涘,烂然疑乎锦,故名。度亭,支径亦达寺,而缭曲。主僧少野,有诗声,具觞豆劳客,相与道钱塘故旧,止余宿;余度诘旦且雨,不果留。
  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临崖端,引手援树下顾,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憩亭上,时觉沾醉,清谈玄辩,触喉吻,动欲发,无足与云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寺前秧田羡衍,山林所环,不异平地。然侧出见在下村落,相去已数百丈;仰见在上峰峦,高复称此。
  次妙高台,危石突岩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周览诸山,或绀或苍,覆孟者,委弁者,蛟而跃、兽而踞者,不可殚状。远者晴岚上浮,若处子光艳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动人。凡陵登,胜观花焉。土人云,又有为小雪窦,为板锡寺,为四明洞天。余亦兴尽,不暇登陟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益,曳舟不得进——涩:不通畅
B.次大亭,路所入——值:面对
C.诏天下名山以进——图:图画
D.不可殚——状:叙述,描写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雪窦山风光奇崛秀美的一组是(     )
①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②有曰“仙人岩”,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
③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④先朝御书“应梦名山”其上,刻石其下,盖昭陵梦游绝境,诏图天下名山以进
⑤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
⑥周览诸山,或绀或苍,覆盂者,委弁者,蛟而跃、兽而踞者,不可殚状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闻胜而往写到游毕兴尽,起结自然,首尾一体。中间记叙游程,由江行、溪行而陆行、山行,按照行程的顺序写来,使文章层次分明。
B.作者虽为游山,却又处处写水,有流泉、飞瀑,有圆池、深潭;这正是江南特色、吴越风光——山水旖旎绝美,字里行间溢出鲜活灵秀之气。
C.邓牧认为:“文章当出胸臆,自成一家。”本文语言简洁,文笔清新,格调高雅;在行文中时时夹叙夹议、借景抒情,是一片托物言志的妙文。
D.本文以刻画景物为主,描写生动,颇有情致,兼及行程所见之人情风习,记叙亲切;作者又有时缘景而发,略露其超然尘俗之想与世无知音之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岩”,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之下为圆池,径余十丈,植海棠环之,花时影注水涘,烂然疑乎锦,故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C
2.D
3.C
4.(1)开始时,这条大溪紧靠着山蜿蜒流淌,山谷幽深。有的山石叫“仙人岩”,巨大的山石从上面俯临水面,好像一个人放下脚坐着。
  (2)亭子的下面是一个圆池,直径有十丈多,亭子周围栽种着海棠,海棠花开时节,花影投在水边,灿烂似锦,所以以此命名。
  (3)飞瀑开始像一块极大的白绢,水流遇到岩石,飞迸四溅像雪花一样,所以上面有一座亭子叫“飞雪亭”。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雪窦游志[元]邓牧岁癸巳春暮,余游..”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句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句子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