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沧浪亭记(宋)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①僦(jiù):租赁。②燠(yù):热。③杠:独木桥。④碕(qí):曲折的堤岸。⑤干:通“竿”,竹子。⑥动物:受外物所感而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阜广水——崇:高
B.形骸既则神不烦——适:到……去
C.不亦哉——鄙:庸俗
D.予既而获斯境——废:(被)罢黜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舒怀,不可得也/而为秦人积威之
B.杠南,其地益阔/严大国威以修敬也
C.光影会合轩户之间/青,取之于蓝,而青
D.因之复能内外失得之原/浩浩如冯虚御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译文:沿水而行,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B.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译文: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译文: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译文:感情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在尾段,作者写出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5.《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
2.B
3.C
4.D
5.示例:在我看来,仕途失意后,比起屈原的投江自尽,寄情山水是让心灵得到解脱的一个好方法。以前,“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如今有了清闲的机会,何不仔细欣赏这世间万物的美好?欧阳修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飘逸;苏东坡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尽收眼底;陶渊明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美。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让我回报以歌。”当突如其来的变故与打击敲击我们的生命时,我们何不放过自己,拥抱所爱,奏出一曲闲适之歌呢?(言之有理即可)
6.(1)沿水而行,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2)我因为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3)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
   (4)感情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沧浪亭记(宋)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