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菟秋祢,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忘战也。且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菟秋祢,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忘战也。且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古之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悔者也。
   ……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代谷之外而之。御史成谏曰:“不可。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牢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至代谷,平城之围。高帝悔之,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之事。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秦常枳众数十万人, 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三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上自虞夏殷周,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近世之失,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所疾苦也。且夫兵久生,事苦则虑易。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而秦政不行,权分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家察焉。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务战胜,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穷:穷尽。     
B.及至高皇帝定天下,地于边         略:侵略。     
C.然后天下干戈之事        亡:通“无”。   
D.愿陛下计之而加察焉         孰:仔细,周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争者末节       师道之不传久矣    
B.使刘敬往结和亲       此事若不济,此天也    
C.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       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D.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        青麻头伏
3.下列不属于主父偃反对伐匈奴的理由的一项是  (         )     
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②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③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     
④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     
⑤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⑥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2)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
                                                                                                
(3)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    
2.C     
3.D
4.(1)国家即使大,如果好战也一定会灭亡;天下即使太平,忘记战争也会灭亡。   
  (2)如今凭借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里认为是危险的。    
  (3)围家的安危在于稆王发布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用什么样的人。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