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市隐斋记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无乎不在,非深山之中/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B.今夫乾没氏之,胁肩以入市/否者,若皆且为所虏
C.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者/而御六气之,以游无穷者
D.伯休执价不风易俗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 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成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大小之别,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作者认为当世隐于林泉者多欺骗松桂,诱惑云壑之人,隐于市者更不堪。
D.作者认为许多士大夫喜欢娄公并为“市隐斋”作记,硬要给他造出名声,这是好事者的作为,而非娄公的本意。 
3. 下列对文章鉴赏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记事文体的一种,本篇在构思上别具一格。作者主要采用对话形式,着眼于“隐”字,表明了自己对隐士的看法和认识。
B. 文章从隐逸的内涵说起,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C.作者写韩伯休的故事说明真正的隐士无需修饰,由此推论,娄公的“隐”不是真隐,对他这类沽名钓誉的行为进行了直接的辛辣的讽刺。
D. 本文阐述了隐逸的类别、区分、各自的特点,最后才归结到娄公的隐逸,看似绕了一个大弯子,作者实则为表明自己的态度层层做铺垫。
4.将上面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②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③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C
2.D
3.C
4.①他想请您也写一篇,您或许(希望您)因为我的缘故(会看在我的份上)会写一篇吧。
  ②斗胆问问娄公隐居的方式是怎样的?
  ③卖字换吃的,足够自己使用就行了,对他的清廉没有妨害。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市隐斋记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