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黄陶庵文集序①[清]吴伟业黄陶庵先生死之五年,其门人陆翼王收其遗文,得其所论著百余篇,属余为之序。呜呼!陶庵之文止于此而已乎?当其城陷-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黄陶庵文集序
[清]吴伟业
  黄陶庵先生死之五年,其门人陆翼王收其遗文,得其所论著百余篇,属余为之序。
  呜呼!陶庵之文止于此而已乎?当其城陷引决,投笔绝命,扼吭而死;翼王访求搜购于流离煨烬之中,遗篇断烂,什不存一,此可为流涕叹息者也。
  陶庵深沉好书,于学无所不窥,居常独坐一室,不交当世。迁、固以下诸史,朱黄钩贯,略皆上口。其于考据得失、训诂异同,在诸儒不能通其条要,陶庵顿五指而数之,首尾通涉,铢两历然,虽起古人面与之诘问,莫能难也
  其为人清刚简贵,言规行矩,早有得于濂、洛之传。尝谓人曰:“吾比来为文,初无所长,然皆折衷大道,称心而立言,质之于古,验之于今,其不合于理者亦已少矣。”此其一生读书之大略也。
  当先皇帝初年,海内方向古学,一二通人儒者将以表章六经、修明先王之道为务。乃曲学诡行则又起而乘之,依光扬声,互相题拂,剽取一切紧僻之辞,以欺当时而误流俗。论者不察,乃比其始事者,同类而訾之。噫!亦不思之甚矣。
  世之降也,先王之教化既熄,法度既亡,人奋其私智,家尚其私学,纰谬杂揉蟠戾于天下。虽有高世之君子,欲整齐而分别之,其道无由。惟夫忠孝大节皆出于醇正博洽之儒,其似是而非者不一见焉。然后天下后世了然知异学之当诛,而大雅之可尚。以我观陶庵,其非人耶
  陶庵为诸生二十年,与其弟伟恭、其徒侯几道,俱昼夜讲性命之学。晚而后遇,不肯就官。城破之日,师友兄弟同日并命。今其书虽不全,使读之者忾然想见其为人,益足以征于今而信于后无疑矣。
  翼王以五年之力,掇辑散亡,其功于斯道不细,固不专为陶庵已也。吾故表而出之,俾后之人知所习焉。
  注:①黄陶庵(1605~1645),即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上海嘉定人,明末忠烈之士。清兵围嘉定时,被推为起义首领,城破,与其弟等自缢殉节。下文中的“先皇帝”,是指明崇祯皇帝。②朱黄钩贯:古人校点书籍,用朱黄两色以示区别,钩连上下句来贯通文意。③濂、洛:分别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④性命之学:宁儒性命理气之学。即下文中的“斯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为之序/属:嘱托。
B.首尾通涉,铢两然/历:清楚。
C.之于古,验之于今/质:责问。
D.掇辑散/亡:丢失。
2.下列各组种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陶庵顿五指数之②弃甲曳兵
B.①其不合理者亦已少矣②其皆出此乎
C.①欺当时而误流俗②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①俾后人知所习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陶庵性格沉静,喜好读书,涉猎很广。通读《史记》、《汉书》等史学著作,致力于宋代理学的研究,曾与其弟、其徒一起日夜讲修理学。
B.明朝末年,私学盛行,各种怪论乘势而起,错误的思潮遍及天下。只有醇正博学的黄陶庵才是真正的弘扬六经之义、阐明先王之道的大儒。
C.黄陶庵为人清正刚直,简易严肃,说话行事都很有规矩,不好交往,不慕仕宦。在清兵破城之际,他与其弟等人扼喉引决,节操赫然。
D.黄陶庵殉节之后,弟子陆翼王费五年心血,搜集遗文一百多篇,编辑成册,作者看为其文集作序,更多的是想让后人读其文想其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起古人面与之诘问,莫能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天下后世了然知异学之当诛,而大雅之可尚。以我观陶庵,其非人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D
2.A
3.B
4.(1)即使让古人复活当面和他对质,也没有什么能反驳他的(地方)。
  (2)这样以后天下后世的人才清清清楚楚知道异的学说应当谴责,而高尚古雅的学说值得尊重推崇。从我的角度来看黄陶庵,难道不是这样的人吗?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黄陶庵文集序①[清]吴伟业黄陶庵..”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