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二)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未有知其者     修,长
B.且南冥也      适,到,往
C.怯夫慕义,何处不焉 勉,勉励
D.私心有所不尽    恨,痛恨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B.  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也/我腾跃上,不过数仞而下
C.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云/沧浪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D.  上古有大椿者,八千岁为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闻。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
B.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D.此小大之辩也
4.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C.念亲戚,顾妻子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
A.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赭衣,关三木
C.余稍为修葺,使不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6.下列句子在句式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彼且奚适也
A.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B.之二虫又何知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齐谐》者,志怪者也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逍遥游》中的朝菌、蟪蛄、鲲、鹏、斥鴳等形象,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被用来阐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的观点。
B.语段中关于鲲鹏的文字与《逍遥游》一文的开头语意上是重复的,都提到了鹏的来历,都写了鹏的南徙,以及受到“小虫”的奚落。这说明了庄子尽管想象力丰富,文章汪洋恣肆,但缺乏必要的严谨。
C.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污浊的环境中也不肯轻易去死,是因为《史记》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D.《报任安书》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杰作。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薄而出,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
8.翻译下面句子。
(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D
2.C
3.B
4.A
5.B
6.B
7.B
8.(1)彭祖如今因长寿而特别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2)至于那些被正义公理激愤的人不是这样,这是有迫不得已的缘由(情况)。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