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上枢密韩太尉书①苏辙太尉执事②: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学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①枢密韩太尉:指韩琦,字稚圭,北宋名臣,官至宰相。时任枢密使,掌军事大权,因职权相当于汉代的太尉,故称韩太尉。本篇着重表达了仰慕之情,论述了作为一个文学家,其眼界修养对文章风格的影响。②执事:指侍从左右的人。旧时书信中常用“执事”或“左右”称对方,意谓不敢直陈,只能向左右执事人员陈述,以示尊敬。
1.下面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得观贤人之光耀/愿:希望。
B.非有取于斗升之/禄:俸禄。
C.太尉以才略天下/冠:超过。
D.将以益其文/治:钻研。
2.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辙“虚心请教”的一项是(    )
①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②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③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
④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⑤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⑥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见到了名山,见到了黄河而没有见到韩太尉是一种遗憾。
B.作者认为韩太尉高高在上,文中表达了自己想求见又非常害怕见面的心情。
C.在第二段中作者表明自己不是醉心功名之人,回家等待朝廷选拔是一件乐事。
D.文末再次表明志向,自己将进一步钻研学问,并且学习治理政事,希望太尉能够屈尊指教。
4.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向 之 来 非 有 取 于 斗 升 之 禄 偶 然 得 之 非 其 所  乐 然 幸 得 赐 归 待 选 使 得 优 游 
数 年 之 间 将 以 益 其 文 且 学 为 政 太 尉 苟 以 为 可 教 而 辱 教 之 又 幸矣!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C
2.C
3.B
4.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5.①这两个人,难道是曾经拿笔学习过写作这样的文章吗?
  ②况且人在学习方面,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上枢密韩太尉书①苏辙太尉执事②..”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语句停顿,文言实词,翻译句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语句停顿文言实词翻译句子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