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①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
  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饮非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喝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援龙渊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①人人:与世人和谐。②捲( quán)捲然:勤苦貌。③做( cì)非:人名。④罢(pí):通“疲”,疲劳,病弱。下同。⑤喝(yè)人:中暑的人。⑥龙渊:宝剑名。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伸/诎:同“屈”。
B.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之/载:拥戴。
C.武王喝人于樾下/荫:树荫。
D.越王勾践一决无辜/狱:案件。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②有舟舆,无所乘之
B.①万举而不陷②天下平而无
C.①赢缩、卷舒,物推移②寘诸橐以
D.①此为人而必天下勇武矣②不乃大盗积者也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不失其守,而天下称(之)勇焉
B.罢武闻之,知(田子方)所归心矣
C.(齐庄公)回车而避之
D.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焉)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具体表现“行小覆大”“审近怀远”的一组是(  )
①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
②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
③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④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
⑤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
⑥武王荫喝人于樾下……而天下怀其德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内有操守,外能与物推移,即使处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也不会陷于失败的境地。
B.田子方用丝绸赎回了病弱的老马,表现了他的怜悯之心,老弱的军人因此归附于他。
C.作者用螳臂当车的故事,表现了齐庄公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行为的否定。
D.文王葬死人之骸、勾践自罚等事例表现了圣人慎重对待身边的事,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
6.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C
2.A
3.B
4.D
5.C
6.(1)因此看一个人具体的行为,就可以评价他的思想了。
  (2)年轻的时候贪图它的力气,老了就抛弃它,这是仁德的人所不愿做的。
  (3)那些勇敢的人听到这件事,都知道自己应该为谁效死力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