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问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39.鞠躬
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40.小生
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古义:青年人。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41.虽然
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例如: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42.一毛
今义:一角钱;古义:①一根小草;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一根汗毛。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
43.怠慢
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古义:松懈、轻忽。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44.口舌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明。例如:国事如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45.不好
今义:坏;古义:不美。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46.丈人
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例如:愿文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②长辈。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7.风流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古义:①杰出、英俊。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例如:摇落深知朱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卿。(杜甫《咏怀古迹》)
48操持
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49.开张
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例如: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50.学者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 古今异义之词义扩大 :

    (1)把ba [古义]动词。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2)股gu [古义]名词。大腿。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今义]①大腿。②事物的一部分。③量词。
    (3)竟jing [古义]①动词。完毕,结束。②副词。终于,最后 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狱中杂记》) [今义]①完毕。②终于。③居然。④全。
    (4)履 [古义]①动词。践踏,踩。②名词。鞋子。 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 ②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步履》) [今义]①践踏,踩。。②鞋子。③脚步。④实践。
    (5)再zai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
    (6)夫fu [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②丈夫。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⑥读fú ,指示代词,这那种等。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 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口技》) 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④渔夫、夫役 ③今若焉,悲夫。(《黔之驴》) 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好龙》) [今义]丈夫。
    (7)购gou [古义〕①动词。悬赏。②动词。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今义]指购买物品。
    (8)或huo [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②副词,也许。③有时,间或。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③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今义]①选择连词,或者。②副词,也许。
    (9)君jun [古义]名词。①封建帝王,一国之王。②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③对人的敬称。⑥[君子]指称有才德的人。 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原君》) ②今君与廉颇同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④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 [今义]对人的敬称。
    (10)劝quan [古义]动词。①鼓励。②劝说。 ①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论贵粟疏>>) ②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 [今义]规劝
    (11)狱yu [古义]①名词。监牢。②名词。官司。诉讼案 ①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今义)监牢。 (三)词义转移
    (12)科 [古义]①名词。法律条文。②名词。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分。③动词。征税,判刑,摊派。④戏曲术语,多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搞的舞台提示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②登科。 ③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 ④卜儿哭上科(《窦娥冤)) 〔今义]①课程或业务的分类。②机关企业分职办事的部门。生物分类的等级之一。
    (13)熙xi [古义]同“嬉”,开玩笑。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宴子使楚》) [今义]光明。熙熙,和乐的样子。
    (14)爷ye [古义]名词。父亲。阿爷无大儿,本兰无长兄。(《木兰诗》) [今义]祖父,常重叠使用。
    (15)窃qie [古义]私下,私意,“我”的谦词。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 [今义]偷窃。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释例

    1.中心:今义:①文章的主旨;②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②事物的重心古义:心里。例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2.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束手:今义:没办法。古义:投降。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族麾南指,刘琼束手。(《赤壁之战》
    4.指示: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指给人看。例如:壁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荫相如列传》)
    5.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6.父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古义:有时偏指兄。例如: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7.赤子:今义:小孩子。古义: ①百姓。例如: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方腊起义》) ②初生婴儿。例如:赤子之心。(《孟子?离篓》)
    8.以为:今义:认为。古义:以,把;为,当做。例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9.可以:今义:能够。古义:可,可以,能够;以,凭,。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0.从而:今义:连词。古义,从,跟随;而,而。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而师之。(《师说》)
    11.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12.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13.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古义:祖辈和父辈。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14.会计: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古义:会,聚会;计,商议。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一会计事。(《陈涉起义》)
    15.不必: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不一定。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16.作文:今义:语文中进行的写作训练。古义:写文章。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以往:今义:从前。古义:而往……。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18.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古义:感,感动;激,奋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19.因: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古义:趁此。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0.具体: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古义:具,具备;体,形体。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1.智力: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古义:智,智谋;力,力量。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22.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例如:相如前进岳,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3.或者:今义:选择连词或副词。古义:有的人,有些人。例如: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封建论》)
    24.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即:就,让,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25.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士兵。古义:有时偏指兄。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省东南飞》)

  • 考点名称:文言句式

    • 文言句式: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常见的文言句式有以下几种:

      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等表示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吾翁即若翁,必”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用动词“是”“为”表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动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动词,在汉以后作判断动词则多起来,判断动词“是”正是由指示代词“是”发展来的,这是词义的转移。“为”一般也不表示判断,只有极少数句子中,“为”才和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相当。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上面两个句子中的“是”是代词,不表示判断。
      (3)“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上面两个句子中的“是”表示判断。
      (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6)“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上面两个句子中的“为”不表示判断。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个“为”表示判断)(《鸿门宴》)
      (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无人也。”(《五人墓碑记》)
      上面两个句子中的“为”表示判断。
      (9)无标志判断句。这种判断句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而是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2、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3)介宾短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