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密语高祖曰:“上①性沈忌,内恶诸李,-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密语高祖曰:“上①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请假节招谕,乃拜大将军,为河南道招慰使。即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揵②淮,二十余州遣使顺附。次谯州,会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无所归,计穷彷徨。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委端去,端乃杀马宴大泽中,谓众曰:“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众号泣不忍视,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行五日,饿死十四三。遇贼,众溃,从者才三十余人,遂东走,撷雰豆③以食。端持节卧起,叹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纵其下,令去,毋俱没。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时河南地悉入世充,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所服衣以赠。端曰:“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非持首去不可见。”即焚书及衣,因解节毛怀之,间道走宜阳,历崖峭榛莽。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帝闵之,复拜秘书监。出为梓州刺史。散禄禀周孤穷,不为子孙计。贞观元年卒。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忠义》)
注 ①上:指隋炀帝。②揵:连接。③雰豆:豆名,又名野绿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次谯州,会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   次:顺着
B.端持节卧起                           节:符节,古代用作凭证
C.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             勒:统率
D.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及:言及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道塞,无所归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C.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夏侯端“体恤麾下”和“不污贼官”的一组是  
A.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       因解节毛怀之
B.遂东走,撷雰豆以食             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
C.纵其下,令去,毋俱没           非持首去不可见
D.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   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端是梁朝尚书夏侯详之孙,曾在隋朝为官。高祖未显贵时,和他是朋友。义军兴起,夏侯端被官吏捉住送往长安。高祖攻入长安后,把他释放出来,委以要职。
B.在亳、汴二州刺史降王世充后,夏侯端部走投无路,其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抛弃夏侯端离去。夏侯端愿把头给他们换取富贵,被制止;又下令让部下离去,以保全他们的性命。
C.夏侯端坚持操守。王世充派人以官职相诱,夏侯端严辞拒绝,怀揣节毛,从小路逃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朝廷。
D.夏侯端为官清廉,任梓州刺史时,禀告皇帝,把他的俸禄、口粮拿出救济孤儿和穷人,不为子孙留下财产。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译文:                                                                                    
(2)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
译文:
(3)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
译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7.A 
8.D 
9.C
10.D
11.(1)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2)李公逸为夏侯端的气节而感动,也坚守(杞州)。(3)等到到达的时候,他部下中还活着的人全都身体瘦弱,毛发枯焦,人们不忍心看。


7.A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A项“次”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有:①次序,等次;②依次;③次一等;④止、停留。从句子结构来看,“次”后面是一个地名,那么“次”在这里是动词,结合句意,“次”有“驻扎”的意思。
8.D项.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两个“旦”都是副词,当“将要”讲。B项的“所”用在动词前面,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短语,指代人或事物。C项两句中的“乃”都用作副词,当“竟然”讲。D项上句“李密之降”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下句的“之”是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9.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A组第一句表明他“体恤麾下”,第二句“因解节毛怀之”是写他不忘王命,不是表明他“不污贼官”。B组第一句写他们路上艰辛,C组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表明夏候端“体恤麾下”和“不污贼官”的特点。D项两句都不能表明题干所说的特点,第一句表明夏侯端怕拖累部下,第二句表明他的品格,不计功劳得失。
10.此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禀告皇帝“与原文“出为梓州制史…不为子孙计”不符,原文没有表明夏侯端“散禄禀周孤穷”的举动禀告了皇帝。
11.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1)句“妻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句是被动句,(3)句“比”“堪”两词分别为“等到”“和”“禁得住”。
(1)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2)李公逸为夏侯端的气节而感动,也坚守(杞州)。(3)等到到达的时候,他部下中还活着的人全都身体瘦弱,毛发枯焦,人们不忍心看。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