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张南垣传(清)吴伟业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南垣传   
(清)吴伟业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①以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调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②,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③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作《张南垣传》。
选自《梅村家藏稿》
[注]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④骫骳(wěi bèi):曲折委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     资:材料,笑料。
B.窗棂几榻,不事雕饰           事:做,治。
C.若金在冶;不假斧凿           假:借助。
D.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           传:作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遂以其意垒石     ②反以此受人调弄
B.①君为人肥而短黑   ②而君独规模大势
C.①使人于数日之内   ②没于荆榛者
D.①又思其中之所施设 ②吾仍为之膏置
11.下面六句话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南垣擅长“营建”的一项是   (   )
①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
②不择高下,能安异同
③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
④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
⑤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
⑥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南垣生得黑而矮胖,性格滑稽,喜欢讲些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有时受别人调笑耍弄,但他心胸宽阔,不记恨人。
B.他每到一处,都被别人聘请营建园林,常常要逗留数月,有很多名园都是他指挥营建的,像李工部的横云山庄、虞观察的予园等。
C.他营建园林与别人不同,几乎不用画图,能随心所欲、随机应变地选用各种山石来垒出假山的脉络,烘托它的气势,而不留下人工的痕迹。
D.他在动工之初,先细心观察,将材料的特点记在心里。开工后,不必现场察看,常常是一边与客人谈笑,一边安排工匠去做。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3分)
(2)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4分)
(3)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9.D
10.C
11.B
12.C

9.D(D项“传”读chuán,流传。)
10.C(A项“以”,①介词,按照;②介词,因为。B项“而”,①连词,表并列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于”,都是介词,在。D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
11.B(②是说明他为人处世的情况。④是说明没有营建前建筑材料的堆放情况。排除这两句即可。)
12.C(C项“几乎不用画图”说法错误,原文为“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
四、(24分)
13.(1)张南垣从事这技艺的时间一长,土石草树的性质特征都能掌握。
(2)有学他技艺的人,认为曲折变化是他一生最擅长的,所以就尽心尽力地加以模仿,初看还有点相似,细看就觉得不像了。
(3)自从我凭建造园林的技艺来往于江南,几十年来,看到名园别墅变换主人的事到处都有。(10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张南垣传(清)吴伟业张南垣名涟,南..”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