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公①某文所书皆建昌②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③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南公①某文所书皆建昌②南城人。
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③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④终日不得被,始谢逆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⑤有之,今何靳⑥?”策曰:“然,有质钱而没⑦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⑧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  ②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③驵:音zǎng ,市场经纪人。  ④亢亢:指骡子的脊骨高。  
⑤帑:音 tǎng,库房。  ⑥靳:吝啬。  
⑦没:同“殁”,死。  ⑧畀:音bì,给予。
19、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得不可被鞍者    (2)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3)有质钱而没者      (4)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20、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B.自追及,告以不堪
C.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D.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2)今以是何之?
22、陈策“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是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
23、上文提到的三个人,他们身上共性的特征是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9(1)通“披”,加上鞍子的意思(2)隐藏
(3)抵押(4)使……忧虑,担忧
20、 D
21、(1)你只想要点酒罢了,为什么要欺骗贫困的人呢?
(2)(你)现在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
22、验证银器的真伪
23、都不贪图物质上的小利,为人诚实不欺。


[译文]
吕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写的都是建昌南城人。
一个叫陈策,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移给别人,让人在野外的草房里养着,等着他自己死掉。陈策的儿子与狡猾的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的脊背,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从而把它卖掉。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个骡子,就把骡子藏起来,不让陈策看见。陈策请求用鞍子试一试,骡子的脊骨高高的,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他并退回了骡子。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疏薄有花纹的丝织品),陈策不拿给他罗绮。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你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啬不卖呢?”陈策说:“是这样,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死了,这罗绮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用罗绮作女儿的陪嫁,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忧虑呢!”陈策拿来应当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有一个叫危整的,他买鲍鱼,那个市场经纪人玩弄秤锤,暗中多给危整称鲍鱼。卖鲍鱼的人离开。他自己留在危整身边,请求说:“您买的仅是五斤,我已经为您秘密地加倍称进了鲍鱼,愿你给我酒吃。”危整一听很吃惊,追赶卖鲍鱼的人,追出几里地让他回来,把多得的鲍鱼的钱付给了他。危整又请那个市场经纪人喝好酒,说:“你只想要点酒罢了,为什么要欺骗贫困的人呢?”
有一个叫曾叔卿的,他买了一批陶器,想要转运北方交换物品,可是没有成行。有人到曾叔卿那里要求把陶器一并卖给他,曾叔卿把陶器交给他,已经收了钱,仍然问道:“现在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那个人说:“我想要效仿您先前的打算。”曾叔卿说:“不行,因为北方刚发生灾荒,因此我不用这些陶器前去交换物品,现在难道应该不告知您,以致使您受害吗?”于是不再卖陶器给那个人。其实,曾叔卿家里很贫苦,妻子女儿受饥寒,他也不顾虑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南公①某文所书皆建昌②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