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九龄既欣知己,亦依附焉。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说曰:“事已决矣,悠悠之谈,何足虑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无几,说果为融所劾,罢知政事,九龄亦改太常少卿,寻出为冀暂刺史。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明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劾曰:“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令于朝堂决杀之。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              干:求
B.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            但:但是
C.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贻:留下
D.故事皆搢笏于带                    故事:旧例,成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叙为昭穆,尤亲重之                B.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悠悠之谈,何足虑也                   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
   C.时张说为中书令                    D.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
常荐九龄堪为学士                     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
7.下列句子每三句编为一组,全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的一组是   (3分)
①此子必能致远               ②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③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
④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⑤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⑥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九龄年幼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高度赞赏,王方庆预言他今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B.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有权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于是借机提拔了自己亲信的官员,张九龄给他提出建议,结果未被采纳。
C.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的时候,常常推荐张九龄,认为他才能卓著,可以担任集贤院学士,皇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当时就同意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D.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妒忌张九龄的才能,所以用牛仙客的事情设计陷害他,结果张九龄上当,被罢免了知政事的职务。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
时 御 史 中 丞 宇 文 融 方 知 田 户 之 事 每 有 所 奏 说 多 建 议 违 之 融 亦 以 此 不 平 于 说 九 龄 复 劝 说 为 备 说 又 不 从 其 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②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5.B
6.A
7.A
8.B
9.(1)时御 史 中 丞 宇 文 融 方 知 田 户 之 事/ 每 有 所 奏 /说 多 建 议 违 之/融 亦 以 此 不 平 于 说/ 九 龄 复 劝 说 为 备 /说 又 不 从 其 言
(2)①(李林甫)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
②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5.但,只是。
6.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代张九龄,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B项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的意思;后一个“以”是连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C项两个“为”都是动词,可译为“担任”;D项第一个“因”是连词,表顺接,“于是”“就”的意思;后一个“因”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为”。
7.①②③④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⑤表现了张九龄受皇帝恩宠;⑥表现张九龄举人失察。
8.A“因为文章写得好”错,原文是“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C“当时就同意”错,应该是“张说死后”,而不是“当时”;D是误用因果。
9.参照译文
【参考译文】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是韶州曲江人。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官职。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张九龄很高兴(张说)了解自己,所以也(原意)依傍跟从他。
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现在登山封禅,广施恩泽,这是千年一遇的大事。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泽,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末流却先被加官进爵,(我)只是担心制度出台之后,天下各地的人会感到失望。现在制订草表的时候,事情还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张说说:“事情已经定下来,荒唐无据的议论,哪里值得担心呢!”最终没有听从。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当时,御史中臣宇文融刚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陈奏,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宇文融也因此对张说不满,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张说又不听从他的话。没过多久,张说果真被宇文融弹劾,罢掉了知政事的官职,张九龄也改为太常少卿,不久调出京师担任冀州代理刺史。
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张说去世后,皇帝想起他的话,召请张九龄让他担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两次升任他为中书侍郎。张九龄常常有秘密的陈奏,经常被皇帝采用。第二年,升任中书令,兼任编纂国史。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张九龄奏明皇上说:“张守珪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皇上说:“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理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旧例,(士大夫)都要把笏板插在腰带上,然后乘马,张九龄体弱,常派人拿着笏板,(朝廷)于是设立了笏囊。笏囊的设立,从张九龄开始。
当初,张九龄担任宰相,举荐长安尉周子谅担任监察御史。到了这个时候,周子谅因为胡乱讲吉凶,皇上亲自加以质问,命令在朝堂上判决杀掉他。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他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因为遇到疾病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皇上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