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②谓子产③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②谓子产③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 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所。 ② 然明:字蔑,郑国大夫。 ③ 子产:孔子弟子。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夫:读 fú 相当于“这” B、以议执政之善否 否:读 fǒu 坏 C、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恶:读 è 厌恶 D、不如小决使道 道:读 dǎo 通“导”,疏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我闻忠善以损怨 / 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B、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 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C、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 D、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 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指代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我师也,若之何毁之 “是”指代的是“郑人” B、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之”指代的是“郑人的议论” C、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 “此”指代的是“乡校” D、仲尼闻是语也 “是语”指代的是“然明的话” 4、对文中不同人物观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子产认为,阻止人们谈论执政者,其后果和危害就像洪水泛滥一样,因而执政者应该放开言论,加以疏导。 B、子产不毁乡校的主要目的,是想听取百姓的正确意见,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C、然明的观点始终与子产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不毁乡校,就会危害国家的治理。 D、孔子对子产的观点是赞同的,他认为,从子产不毁乡校的话中就可以看出子产是仁义的。 某 恶 鼠 破 家 求 良 猫 厌 以 腥 膏 眠 以 毡 罽① 猫 既 饱 且 安 率 不 食 鼠 甚 者 与 鼠 游 戏 鼠 以 故 益 暴 某 怒 遂 不 复 蓄 猫 以 为 天 下 无 良 猫 也 【注】① 罽:读 jì,毯子。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
答案
DBBC |
1、D(A项中“不”应读作“pǐ”;B项中“恶”应读作“wù”;C项中“夫”应为句首发语词,不译。) 2、B(B项中两个“之”都位于主谓之间,作结构助词,不译。A项中前一个“以”是连词,后一个“以”是介词,译为“凭借”;C项中前一个“若”是代词,译为“你”,后一个“若”是连词,译为“如果”;D项中前一个“信”是副词,译为“确实”,后一个“信”是动词,译为“相信”。) 3、B(A项中“是”指代的应该是“郑人的议论”;C项中“此”指代的应该是“子产的主张”;D项中“是语”指代的应该是“子产的话”。) 4、C(C项错在,然明与子产并非始终对立,然明后来也转而赞同子产。) 5、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6、有个人讨厌老鼠,拿出所有家财寻求好猫。用鱼和肥肉使猫饱食,用毡子和毯子使猫睡好。猫既吃得饱又睡得好,大都不再捕捉老鼠,甚至有的猫还与老鼠一起玩耍,老鼠因此更加猖獗。这个人非常愤怒,于是不再养猫,认为天下没有好猫。 参考译文: 郑国的百姓在乡校里游玩聚会,来议论执政者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毁了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呢?人们早晚回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执政者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掉它。这是我们的老师啊,你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通过)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不曾听说依仗威势来防止怨恨。还不赶快停止(你的想法)?这就像防范洪水一样,大水决口侵害百姓,伤害的人一定很多,我们就不能挽救了。不如开小口使水疏通。不如让我们听那些议论,来把那些议论当作良药吧。”然明说:“我现在才知道您确实能成就大事啊,我实在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能这样做下去,那么郑国确实有依靠啊,岂止我们这些人呢!”孔子听了这番话,说:“凭这番话来看,有人说子产不仁义,我不相信啊。”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郑人游..”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