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韩非者,韩之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②,斯自以为-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韩非者,韩之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②,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法制,执势以御其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十余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史记·韩非传》
【注】① 黄老:即道家思想学说。
   ② 荀卿:即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李斯俱事荀卿              事:侍奉
B、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法制        疾:痛恨
C、执势以御其下               御:防御
D、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举:任用
2、下列各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B、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下列各观点属于韩非赞同的治国之道的一组是( )
① 修明期法制    ② 举浮淫之蠹    ③ 求人任贤
④ 宠名誉之人    ⑤ 重用儒者     ⑥ 执势以御其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③⑥
4、对“名誉之人”、“浮淫之蠹”、“介胄之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誉之人”指上文所说的“浮淫之蠹”
B、“浮淫之蠹”包括“儒者”在内
C、“介胄之士”属于上文所说的“功实之士”
D、“介胄之士”包括“侠者”在内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韩非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弟子,所以韩非的思想都源于儒家思想。
B、韩非认为,治国需要推行强权,但必须以宽松、仁慈为前提。
C、韩非重视法律,他认为学者、士卒两种人都严重威胁着法律的维护。
D、韩非认为,在局势稳定、缓和的时期,统治者也应重视国家武装力量的发展。
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左传·襄公十年》
6、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7、请翻译上段文字。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CBDDD


1、C(C项中“御”本义为“驾使”,这里应引申为“控制”。)
2、B(A、C、D中的“于”解释为“被”,B项中的“于”解释为“在”。)
3、D4、D(首先应明确韩非对这三种人的态度。韩非对“名誉之士”和“浮淫之蠹”都持否定的态度,对“介胄之士”持肯定的态度。)
5、D(A项错在韩非的思想源于道家思想,并非源于儒家;B项错在韩非认为治国应以强权为主,而不是以仁政为主;C项错在韩非认为学者、游侠这两种人威胁法律,而没有士卒。)
6、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7、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把玉献给了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把玉给玉匠鉴定过,玉匠认为这是个宝玉,所以才敢献给您。”了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美玉给我,我们就都丧失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有各的宝物。”
参考译文:
韩非,是韩国的一位公子。(他)喜欢刑名法术一类的学说,这种学说的意旨源于道家。韩非口吃不善于讲话,而善于写书。与李斯一起跟随荀子学习,李斯自认为才能不如韩非。
韩非见韩国削弱,多次上书劝谏韩王,韩王不采用(他的意见)。于是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去掌握权势控制部下,不去求人任贤使国富兵强,反而提拔浮夸的“蛀虫”,使他们的地位在有实际功绩的人之上。(他)认为儒生用文章扰乱法律,侠士用武力触犯禁令。局势缓和时就宠幸有名望的人,情况危急又要使用战士。现在所供养的人不是所需要的人,所需要的人也不是所供养的人,悲叹清廉正直的人不被谗邪的人所容,观察从前得失的变化,所以作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共十多万字。
这样韩非知道游说的困难,做《说难》写得很详细。最终(他)死在秦国,自己也未能摆脱。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韩非者,..”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