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少时不知勤学早,发白方悔读书迟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少时不知勤学早,发白方悔读书迟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三国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不矜能自贤           矜:夸耀
B、鲁肃忠烈,临事不苟         苟:胆怯
C、肃遂代瑜典兵            典:统率
D、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       堪:承受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     B、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
C、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   D、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3、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疾胜己者      ②未尝不矜能自贤
   称疾还        此诸贤则不然
A、①中两个“疾”字相同,②中两个“贤”字不同
B、①中两个“疾”字相同,②中两个“贤”字相同
C、①中两个“疾”字不同,②中两个“贤”字不同
D、①中两个“疾”字不同,②中两个“贤”字相同
4、下列各句译文,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①固本于策、权之雄略         ②虽更相汲引
A、①本来就根源于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虽然他们互相推荐
B、①固然主要依靠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虽然他们互相推荐
C、①本来就根源于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即使他们互相交好
D、①固然主要依靠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即使他们互相交好
5、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江东之所以能与中原抗衡,完全依赖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的才能。
B、文章盛赞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互相推荐,为国举才的精神。
C、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能相继执掌吴国兵权,是因为他们能互相推荐。
D、挫败曹操、刘备、关羽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成为有威望的将军。
故 知 胜 有 五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 以 战 者 胜 识 众 寡 之 用 者 胜 上 下 同 欲 者 胜 以 虞 待 不 虞 者 胜 将 能 而 君 不 御 者 胜 此 五 胜 者 知 胜 之 道 也
                        ——《孙子兵法·谋攻》
6、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7、请翻译上段文字。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BDCBB


1、B(B项中的“苟”应解释为“马虎、随便”。)
2、D(A项中的“意思”在文中应解释为“思想”;B项中的“委心”在文中应解释为“放心”;C项中的“西边”在文中应解释为“西部边境”。)
3、C(①中前一个“疾”是动词,应解释为“痛恨”;后一个“疾”是名词,应解释为“疾病”。②中前一个“贤”是动词,应解释为“认为贤能”,后一个“贤”是名词,应解释为“贤能的人”。)
4、B
5、B(A项错在,江东之所以能与中原抗衡,主要是依靠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C项错在,他们四人相继掌权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四人相互推荐,还在于孙权的信任;D项错在,他们四人在打败曹操、刘备、关羽之前,就已经是有威名的将军了。)
6、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胜者,知胜之道也。
7、所以说有五种情况能够预知胜利:知道能否作战的一方胜;知道人多时如何运用,人少时如何运用的一方胜;军中上下齐心的一方胜;用充分的准备来等待毫无准备的一方胜;将领有才能,而且君主不扼制将领的一方胜。这五种胜利的情况,是预知胜利的方法啊。
参考译文:
孙吴占有长江中下游以东地区,与中原抗衡,固然主要依靠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然而当时的英雄像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真称得上国家的心腹、臂膀,与国家共存亡的臣子。自古以来的将帅,没有不夸耀自己才能,认为自己贤明的,痛恨超过自己的人,这几位贤明的人却不是这样。孙权刚刚执掌国家大事的时候,鲁肃想回到北方去。周瑜劝阻了他,并把他推荐给孙权说:“鲁肃的才能应该用来辅佐时政,应当广泛寻求他这类的人,来成就功业。”后来周瑜临终时给孙权写信说:“鲁肃忠诚刚烈,遇事不马虎随便,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就死而不朽了!”鲁肃于是代替周瑜统帅军队。吕蒙做寻阳令,鲁肃见到他说:“您今天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吴地时的阿蒙了。”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吕蒙于是也就代替了鲁肃。吕蒙在陆口,说是有病回去,孙权问吕蒙:“谁是能够代替您的人呢?”吕蒙说:“陆逊的思想深刻高远,才能可以承担重大的责任,看他的规划考虑,终究可以寄托大任,没有再超过他的了。”陆逊于是就代替了吕蒙。四个人一个接替一个,镇守吴国西部边境三四十年,成为威名远扬的大将,曹操、刘备、关羽都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是互相举荐的,但孙权能够放心地听从他们,吴国之所以成为吴国,并非偶然的。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少时不知勤学早,发白方悔读书迟..”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