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指喻方孝孺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语文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指 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③刺状,肢体心膂④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⑤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⑥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②渥然:红润的样子。③剟(duō):砍,割。④膂:脊梁骨。⑤痏(wě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害。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参看译文。 |
小题1:(寓,隐藏。) 小题2:(第(1)句原文已说“未足深畏”,第(3)句讲的是郑仲辨个人情况,且只是“几至于甚病”。) 小题3:(说“他并不在意”,不合文意。) 小题4:无 参考译文 浦阳县的郑仲辨先生,他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一天,他左手的大拇指长了一个疹子,鼓起来像粟米一般大。郑先生对它有些疑惧,把疹子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子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给别人看,看的人仍像先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满满一把才握得了,靠近拇指的食指都被它牵扯得疼痛起来,好像刀割针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脊梁骨没有不痛的。郑先生担惊受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是影响全身的病痛,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十多天才能治好;现在这疹子快要成熟了,没有三个月是不能治好的。一天治得好的时候治疗,用点燃的艾草熏熏就可以了;要十多天才治得好的时候治疗,用药物仍可治好;到它长成熟了,严重时会蔓延到肝脏、横膈膜,轻点的话,也将使这只手臂残废。不设法从内部治疗,病势不会停止发展;不设法从外部治疗,疾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先生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才好,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细微之处,但最后酿成巨大的灾难;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最后会发展到无法处理的地步。当它容易处理时,人们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视它而不去管它;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时间,耗尽精力,才仅仅把这祸患处理掉,天下的事,像这拇指似的,真是太多了。平常人看得清将会发生的事,平常人也能处理掉,在情势上看来即使很危急,但并不值得很惧怕。只有萌芽在让人不会担心之处,又隐藏在让人看不到的苗头之中,平常人却以开玩笑的态度去轻视它的那些事,才是君子们所深深惧怕的。 从前的天下,有像郑先生那样强壮无病痛的吗?爱天下的人,有像郑先生那样爱惜自己身体的吗?但足以成为天下祸患的,何止于像长在郑先生手上的疮疹呢?郑先生对拇指上的疮疹不曾轻视它,仅仅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而几乎酿成大病。再说,本来人们就总是以非常疏忽的态度来对待祸患,再加上民生凋敝之后,官吏们仍在残害剥削百姓而加速了祸患的到来,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侥幸于问题没有发生,就认为不必忧虑,不知畏惧,这真能算得上是聪明的做法吗? 我才能低下,不敢筹谋治国大计,而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会是长久处于平民地位的人。《左传》不是这样说吗:“多次折断手臂就会成为治疗折臂的良医。”郑先生以后如果做官的话,就应该以大拇指长疹子的事作为“谋国”的借鉴。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写。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指喻方孝孺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