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游东山[1]记张栻岁戊寅夏四月己亥,弋阳方畴、广汉张栻酌饯东平刘芮于永之东山。久雨新霁,天朗气清,步上绝顶,山色如洗。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游东山[1]
张栻
岁戊寅夏四月己亥,弋阳方畴、广汉张栻酌饯东平刘芮于永之东山。久雨新霁,天朗气清,步上绝顶,山色如洗。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俯仰庭户,喟然而叹,曰:“噫嘻!此前相范公忠宣之故居也!”坐客皆悚然,起而问之。
零陵张公饰曰:“公居此时,某始年十三四。某之先人辱为公客,故某亦得侍公。公时已苦目疾,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旁有小儿诳曰:‘此石也。’公愕然曰:‘非也,此之谓玉。’呜呼!公存诚,至于不欺孺子,则公之气象可想见矣。”坐客皆咨嗟。
公饰又曰:“公居此西偏,为屋仅三十楹,盖与寺僧邻也。诸孙皆尚幼,它日与寺僧戏,僧愚无知,至相诟骂,直行过公前,语微及公。公漠然,若不闻见者。明日,僧大悔,惭跼蹐,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永之士间有得进见公者,公循循亲加训诱。一日坐定,有率尔而问曰:‘范某于相公为何亲?’盖斥文正公之名。时二子正平、正思侍旁,悚汗恐惧。公蹙额,久而曰:‘先公也。’言者大恐。已而,复以温词慰其心,后亦与相见不绝。公之度量,虽曰天与,其亦学以成之欤?”
于是,坐客相与言,曰:“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尚及见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而斯轩也,经兵火煨烬之余,屹然独存;吾曹晚生,亦与闻公之言行,又岂偶然哉!”
抑尝记:栻庚午岁来永时,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范丞相居此,某时为沙弥,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列于堂上,率家人子弟再拜,伏阅。”呜呼!公之不忘君父至此。所谓“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正公之心,公得之矣!
选自《三湘纪胜》,有删节。
【注释】东山:在古零陵城东。东山之上,现有高山寺,始建于唐代中期。宋哲宗时尚书右仆谢(宰相)范纯仁(范仲淹次子,死后谥忠宣)谪居永州时曾寄寓该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许:表示约计的数量。
B.永之士间有得进见公者间:有时。
C.盖斥文正公之名斥:指
D.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望:眺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②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公漠然,若不闻见者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①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公之不忘君父至此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和一般重点描绘景物的游记不同,是宋朝著名理学家张栻描述前朝(宋哲宗时)丞相范纯仁寓居东山时遗闻趣事的一篇文章。
B.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第二、三自然段以座中客人回忆的方式,讲述范纯仁谪居永州寄寓该寺时发生过的几件小事,从侧面表现范纯仁的人品。
C.第四自然段写众人的议论和感触,第五自然段补充的内容突出彰扬范丞相 “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D.文章层次分明,记述详略得当,描写生动形象,论说透彻有力,且首尾呼应,言简而意赅。表现了范忠宣公至诚无欺、宽容大度、勤政为民、忧国忠君的优秀品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1:D.望,农历每月十五。
小题2:C.(A.①介词,在。②介词,被。B.①动词,仿佛,似乎。②连词,假如,如果。C.均为介词,对,向。D.①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
小题3:D(“论说透彻有力”言过其实,“勤政为民”文中找不到依据。)
译文:
戊寅年(公元1158年)夏季四月己亥日,弋阳的方畴、广汉的张栻在永州的东山为东平的刘芮饮酒饯行。久雨过后,天气晴朗,我们攀上山顶,纵目四望,山色如洗,心旷神怡。我们一起把酒食安置在寺庙西边的房间,四顾庭院与门户,喟然长叹,说:“啊,这里就是前丞相范宣公的故居啊!”在座的客人都惊疑不定,站起来询问详情。
零陵的张公饰说:“忠宣公居住在这里的时候,我才十三四岁。先父承蒙忠宣公抬爱,为他们家服务,所以我也有机会侍奉忠宣公。忠宣公那时眼睛已病得很厉害,手里拿着一块一寸左右的玉块,用它来按摩。我不认识这个东西,就多次地去看它。旁边有个小孩故意骗人说:“这就是一块石头。”忠宣公很惊讶地说:‘不对,这叫玉。’唉,忠宣公心存诚信,到达了连小孩都不欺骗的程度,那么忠宣公的气概可想而知了。”在座的人都赞叹不已。
张公饰又说:忠宣公居住在这个西边的偏房里,房子很小,跟寺庙里的和尚相邻很近。几个孙子还很小,有一天孙子与寺里的和尚玩耍,和尚不知道忠宣公是前宰相,和忠宣公的孙子互相辱骂,正好从忠宣公跟前经过,话语中还暗暗地牵扯到忠宣公。忠宣公很淡然地对待,好像没有听见一样。第二天,和尚非常后悔,惭愧拘束很不自然,到他家里来谢罪,忠宣公最终也没有说一句多余话,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们。永州的读书人有时有见到忠宣公的,忠宣公循循善诱,亲自加以教导。有一天,刚刚坐定,有人轻率冒失地问道:“范某某和您是什么亲戚关系呢?”竟然直呼范文正公的姓名。当时忠宣公的两个儿子在旁服侍,惊恐害怕得汗都冒出来了。忠宣公皱着眉头,很久才说:‘是我已去世的父亲。’轻率说话的人非常恐惧。过了一会儿,忠宣公又以温婉的言辞安慰他,以后也一直跟他保持着联系。忠宣公的气概度量,虽然说有上天赋予的因素,大概也是靠后天的学习修养磨练而成的吧。
于是,在座的各位一齐说:江山还和从前的一样,可是忠宣公却无缘再见到了。像张公饰他们,还能够有幸见到。他们记得的细节还这样详尽,岂是容易做到的?而这房子,经过战火焚毁之后,还能独自保存至今,屹然不倒;我们这些晚生后辈,也能够听到忠宣公的事迹,又哪里是偶然巧合的呢?
不过我曾经写过以下文字:张栻庚午年(公元1150年)来到永州时,寺庙里有个叫法贤的和尚,八十岁了,对我说:范丞相居住在这里的时候,我是个小和尚,经常看见忠宣公每逢农历的初一和十五,一定把皇上赐与的书信及实物陈列,摆在正堂之上,率领家人与子弟,拜两拜,匍匐着阅览。唉,忠宣公不忘忠君爱国到达这样的境界啊!范仲淹所说的“在朝廷任职,就为百姓的疾苦担忧;在遥远的乡间,就为君王的社稷担忧”,范文正公的思想,忠宣公真正继承了啊!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游东山[1]记张栻岁戊寅夏四月己亥,..”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