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白居易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白居易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圣恩。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任。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切情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颜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联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多听纳。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注:①谠言:正直的言论。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投著作郎吴人顾况投:迎合
B.箴时之病,补政之缺箴:劲戒
C.非次拔擢次:依顺序排列
D.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善:友好

2,4,6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想用有生以来学得的知识报答皇上越级提拔的恩泽。
B.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始终就没有被。
C.皇上起先对白居易劝谏承璀一事很不高兴,认为这是白居易对他的无礼之举,但后来又改变了对白居易的看法。
D.李绛认为,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这正是他报答皇上破格提拔的表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4分)
②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A
小题:D
小题:B
小题:①顾况擅长写文章,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
(句子大意1分,正确翻译“能”“后进”“可”各1分,共4分)
②不能让天下的人认为您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句子大意1分,正确翻译“四方”“与”“益”各1分,共14分)


小题: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A项中的“投”不是“迎合”之意,原文中说“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顾况“览居易文”后亲自迎接他,所以“投”应是投送。 
小题:本题考查虚词的含义。A项第一个“而”表因果;第二个“而”用在状语和谓语之间。B项第一个“以”作动词,认为:第二个是介词,凭借。C项第一个“之”为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D项两个均为介词,对。
小题: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B项中的“始终就没有被送入宫中”有误,应是“奏章入宫,皇上不予答复”之意。报:回答,答复。
小题:无 
参考译文:
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于写诗文。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
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当此职。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搜括百姓钱财,并以此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皇上)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居易也当面向皇上谈论(自己的看法),言词十分激切。不久,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了。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言辞过于激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易这个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小都要直言进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陛下要想广开谏诤的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进谏。”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劝谏)很多都被皇上听取采纳。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白居易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