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完成第下题。(17分)沈周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完成第下题。(17分) 沈 周 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漫应曰 (2)宽备言其状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 )
(1)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译文: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译文: 小题5: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 。(2分) 小题6: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3分) |
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答案(1)随便 (2) 详细 小题:答案B 小题:答案C 小题:答案(1)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2)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 小题: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 小题: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 参考译文 沈周,字启南,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父沈澄,永乐年间推举人材,他不去应举。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日置酒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做顾仲瑛。伯父沈员吉,父亲沈恒吉,都隐居不出,建“有竹居”,兄弟二人读书其中,工诗善画,其奴仆也知书习文。同县人陈孟贤,是陈五经过继的儿子。沈周年少时向他求教,得到他的指教。十一岁时游南京,作诗百韵,呈给巡抚侍郎崔恭。崔恭要他当面作《凤凰台赋》,沈周提笔立即写成了,崔恭大为惊异。沈周长大以后,无书不读,作文摹仿《左传》;写诗摹仿白居易、苏轼、陆游;写字就摹仿黄庭坚。其文、其诗、其字都为当世人所珍爱。沈周尤其工于作画,评论家认为他的画是明代第一。 郡守要荐举沈周为贤良,周以《易》来占卦,得《遁》卦,于是决心隐遁。所居之地有水、竹、亭、馆,有图书、鼎彝。四方名士天天与他往来,风流文采,照映一时。沈周对父母至孝,父亲去世以后,有人劝他出来做官,他说:“你不知道我母亲以我为命吗?’为何要离开她呢?”很不愿在城市中居住,在城外置一房屋,有事就去居住。晚年隐居惟恐不深。巡抚王恕、彭礼先后都以礼敬重他,欲留他于幕下,周都以母老为理由而推辞。 有个郡守征集画工为他作壁画,乡里忌妒沈周的人,把他的名字代报了上去,因而作为画工而被征去服役。有人劝他去拜谒贵族以免其役,沈周说:“去服役,这是义务,去拜谒贵族,岂不更加耻辱了!”终去服役而还。那以后,郡守入京朝见皇帝,吏部官员问郡守:“沈先生还好吗?”郡守不知说什么好,随便说:“还好。”见内阁,李东阳问郡守:“沈先生有信吗?”守臣更加惊慌,又应声说:“有信,但还未到。”郡守出来,仓皇地去拜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吴宽详细地把沈周的形象告诉他。他询问左右,才知是为他作壁画的画工。回郡之后便去拜谒沈周,向他表示歉疚。郡守想在沈周这里吃饭,沈周就给他饭吃,吃后他就离去了。沈周因为母在堂的缘故,终身不外出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这时沈周也是八十高龄的人了,过了三年,他于正德四年(1509)寿终。 |
小题:(1)“漫”作随便讲,在文中有多处提示。如“守不知所对”“守益愕”“沈先生何人”。(2)从语法结构看,“备”作了“言”的修饰成分,再联系“备”的基本义项,在文中的意义不难确定。 小题:A.通“殁”,去世。B. 完毕,终了。C. 同“避”,躲,设法躲开。D. 通“辨”,分别,辨别。 小题:A.因为 /用;B.就/表方式;C.均表判断,是;D.代指“他的”/代指“那些人”。 小题: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第(1)句“疾”“入”“摄”是关键词。第(2)句“比”“谒”“引咎”是关键词。 小题: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反映了郡守对沈周身份认识的加深,以侧面描写突出了沈周的人格魅力。 小题:通过阅读原文我们不难发现沈周之所以选择隐逸就是因为厌倦官场生活、向来钟情山林、行孝母亲。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完成第下题。(17分)沈周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