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徵,字怀清,山阴人。年十三,刲①股和药愈母疾。援例授广西苍梧县长行乡巡检,调横州吏目,所在民歌颂之。雍正三年,督抚以卓异荐,超授江西乐平知县,建义社谷仓。民讼-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沈嘉徵,字怀清,山阴人。年十三,刲①股和药愈母疾。援例授广西苍梧县长行乡巡检,调横州吏目,所在民歌颂之。雍正三年,督抚以卓异荐,超授江西乐平知县,建义社谷仓。民讼随到随判,案无留牍。有明建文时县令龙泉张彦方者,举义以抗靖难师,捐躯甚惨,母妻同时殉节,邑人哀之,合葬县治清白堂后,三百余年莫敢至墓所者。嘉徵为文以祭,且修其茔,祀之名宦。调知浮梁,却陶户陋规。窑俗,遇佣夫病,辄弃不治。乃创广济堂,俾病者居之,资以医药,全活无算。并设义冢,立石志其姓氏里居。建昌江书院,以训士子。邑向有蛟穴,邑人辇土塞之不能满,咸谓穴中有怪,近穴之田百余亩,皆荒芜不治。嘉徵率役,手辟榛莽,平高田之土以实之,尽成沃壤。其他奉檄审理邻邑疑狱,平反无算。乾隆三年,卓异升知广西象州,转百色同知,土司率豪侈,馈嘉徵以金。却之,曰:“尔自检束,吾不尔苛,无以金为也。”历镇安、太平知府,升云南迤西道;十七年,擢云南按察使,理诬申冤,狱无枉滥。二十二年,督抚购金事发,嘉徵以不先奏,劾罢归。旋授江南常镇道。越二年,以年七十告归,又六年,卒。按公历仕数十年,淡泊自处,宦橐萧然,室无妾媵。夫人亡后,即独居一室,以一稚孙侍,婢仆不敢辄入也。引年归,辟屋旁地为圃,曰晚香,莳花种竹,逍遥其中。予昔至绍兴,曾谒公于南门里第,长身岳峙,白髯长尺余,言论和平而详尽,谦恭温厚,一代伟人也。
(节选自《越中杂识》)
【注】①刲(kuī):割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却陶户陋规却:除去。
B.以训士子训:教导。
C.平高田之土以实之实:填塞、装满。
D.狱无枉滥狱:监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三百余年莫敢至墓所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B.嘉徵为文以祭,且修其茔
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创广济堂
乃令张良留谢
D.以年七十告归
以五十步笑百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侍亲、决狱、办学、开荒、拒贿等事迹的叙述,凸现了封建官吏的典型形象,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主人公淡泊自适、逍遥自在的为官态度的赞扬。
B.本文叙述沈嘉徵生平事迹,以时间为线索,主要采用顺叙手法,记述了他从少年到退归故里的生活经历,全文结构完整,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
C.本文详略得当,善于选取典型事例,着力表现人物品行;文中还采用插叙手法,通过对明建文时张彦方捐躯一事的回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D.本文运用陈述性语言,平实朴素,不事雕饰;多用短句,简明利落,流畅自然;描写生动,议论切当,杂而不乱,富有感染力。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1:狱:案件
小题2:于是,就。A……的地方;……的人。B并且;将要D在;用、把、拿
小题3:详见译文
参考译文:沈嘉徵,字怀清,绍兴人。十三岁时,曾经割去大腿上的肉和药,治愈了母亲的疾病。根据旧例,他被授予了广西苍梧县长行乡巡检一职,后来又调任横州吏目①,当地老百姓都歌颂他。雍正三年,总督巡抚因他政绩优异而举荐,跳级授予了江西乐平知县一职,到任后他建立义社谷仓②。百姓的官司随到随判,桌案上没有遗留下来的案件文牍。明朝建文帝时候有个县令,龙泉县的张彦方,曾经起义抵抗靖康叛军,英勇捐躯,当时情形非常惨烈,他的母亲和妻子都同时殉节,乡邑百姓为此感到十分哀痛,就将他们合葬在县城清白堂后面,三百多年以来没人敢到他们墓前去。沈嘉徵写文章去祭奠他们,并且修缮了他们的坟墓,把他当作名宦去祭祀。后来调任浮梁县知县,去除烧窑农户的陈规陋习。烧窑有个旧俗,一旦遇到雇佣的小工生病,就放弃而不去救治。于是沈嘉徵创设广济堂,让生病的人住在这里,提供医药帮助,救活的人多得无法计算。又兴建义冢,树立石碑,上面刻上那些死者的姓氏和故里。又兴建了昌江书院,以训导读书人。乡里过去有个蛟龙洞穴,乡人堆土堵洞,怎么都不能填满,于是大家都说洞中有怪物,洞穴周围一百多亩田地,都荒芜了,没人耕种。沈嘉徵率领杂役,亲手砍去杂草灌木,铲平了田地中的高坡,所挖的土用来掩埋洞穴,周围田地都被耕种而成了肥沃的土壤。另外还有奉命审理周围乡县疑难案件,平反冤狱无数。乾隆三年,因政绩卓越,升任广西象州知县,后转调为百色知府,当地土司③带领豪强贵族,以钱财馈赠沈嘉徵。他拒绝了馈赠,说:“你们检点约束自己,我不会苛责你们,你们也不要用钱贿赂我。”后来又做了镇安、太平的知府,升任云南迤西道④道尹;乾隆十七年,升任云南按察使,理清捏造的罪状,申诉百姓冤屈,官司没有一件造成冤案。乾隆二十二年时候,总督巡抚索(求)取钱财的事败露,沈嘉徵因为没有及时上报,被弹劾免去官职回故里。不久又被授予江南常镇道。过了两年,在他七十岁时候要求辞官归乡,又过了六年,去世。考察沈公数十年做官历程,他淡泊名利,自得其乐,做官清廉,两袖清风,家中没有纳妾。夫人死后,自己孤独地居住家中,只有一个年纪还小的孙子陪侍,奴婢仆人不敢随意进入他的房间。辞官回乡之后,他就在屋旁开垦一块土地作为花圃,取名叫“晚香”,栽种鲜花和竹子,在这里逍遥自得。我当初到过绍兴,曾经到南门的宅第拜访他,看到他身材高大体格雄健,白色胡须有一尺多长,言谈平和周详,为人谦恭温厚,真是一代伟人啊.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沈嘉徵,字怀清,山阴人。年十三,刲①股和药愈母疾。援例授广西苍..”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