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甲文]李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甲文]李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弩(无箭的强弓),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以报汉也。” (《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 [1]媒蘖:酝酿之意,喻构陷诬害,酿成其罪。[2]弮(quān):弩弓 [乙文]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呜呼,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陵事亲孝,与士信 信:讲信义 B.今举事一不幸 一:一旦 C.提步卒不满五千 提:率领 D.遽加厚诛 诛:诛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①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轻于鸿毛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①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 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D.①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②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7、对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司马迁和白居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照原文,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李陵战功显赫,投降乃不得已;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当死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不可原谅。 B.司马迁认为大臣们不应落井下石,极力为李陵辩护;白居易则认为不能以小人的流言来掩盖李陵实质性的错误。 C.司马迁认为李陵虽败,但他的战功显赫;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如果能在失败之后以死继之,那么战功就无人能比。 D.司马迁说“诚可痛也”,痛的是李陵不幸而兵败;白居易说“惜哉”,惜的是李陵兵败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 (2)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 (3)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 |
答案
5、D 6、D项,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 7、D 8、(1)现在起兵一旦不成功,那些全身保自己妻儿的大臣们,随后就用李陵的短处来构陷他,实在是痛心啊!(2)武帝不曾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就随便听信流言,一下子就对李陵处以重罚,难道不是对不住李陵过去对汉家的功劳吗?(3)假如死的价值比活着的意义大,死,就比泰山还重;假如守义活着价值比死价值大,死,就比鸿毛还轻。 |
5、本题的考查点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思路点拨】实词的理解虽然与平时积累有关,但做题的过程当中重点还在于对语境的把握和理解。根据语境这里的“诛”显然不是现代汉语常用意“诛杀”,而是“惩罚”之意。 6、本题的考查点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虚词的理解不可孤立进行,应放在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句意理解把握。 思路点拨 A均表示“况且”。B项,介词“比”。C项,都是“那么”,表结果。 7、本题的考查点是“归纳文中的信息”,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的审题能力。 思路点拨 司马迁痛的是李陵举事一不幸,就遭到一些大臣的恶意诬陷。 8、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理解能力,以及常用文言实词和句式选用能力,层级为E级。 思路点拨(1)“一”、“幸”、“诚”的翻译。(2)三个关键点,其中“苟”“诛”、及反问句式(3)重在句意。 译文 甲文:李陵战败的地方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的人们听到了这件事。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皇上非常生气。皇上就这件事问司马迁,司马迁为他说好话:“李陵侍奉亲人非常孝顺,与士卒相处很讲信义,常常想着奋不顾身为国家之急难而殉身,这些都是平素所积累起来的,有国士的风度。现在起兵一旦不成功,那些全身保自己妻儿的大臣们,随后就用李陵的短处来构陷他,实在是痛心啊!况且李陵率领的士兵不足五千,深入敌军腹地,遏阻数万军队,敌人来不及照顾自己一方的伤亡将士,就召集能战斗的民众一同围困李陵。李陵转战千里,箭射光了,路走到尽头,士兵们张开空弓,面对着利刃,向北争先同敌人拼命,竭尽他们的全部力量,即使古代的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他虽然陷入敌阵而战败,但是他所取得的战功也是足以显露于天下的。他如果不死的话,一定还会想办法报答汉王朝的。” 乙文:有人说:武帝不曾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就随便听信流言,一下子就对李陵处以重罚,难道不是对不住李陵过去对汉家的功劳吗?回答说:假使李陵不苟且求生,在兵尽援绝之时英勇牺牲,就必然奖赏延及后代,刑罚不会累积亲人;他的战功当时谁也不能比拟,高尚的节操就可以在后代子孙中流传。忠、孝、智、勇四方面都树立了榜样,虽死也将永垂不朽,又有什么流言蜚语能中伤的呢?唉!我听古人说过:“人人都有一死,但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假如死的价值比活着的意义大,死,就比泰山还重;假如守义活着价值比死价值大,死,就比鸿毛还轻。所以,不符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处于非死不可的时候,君子决不惜死。可惜呀!李陵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
上一篇:沈嘉徵,字怀清,山阴人。年十三,刲①股和药愈母疾。援例授广西苍梧县长行乡巡检,调横州吏目,所在民歌颂之。雍正三年,督抚以卓异荐,超授江西乐平知县,建义社谷仓。民讼-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画舫斋记欧阳修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①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