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品茗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品茗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 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驹自立为楚假王      假:代理
B.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  略:夺取
C.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同“促”,催促
D.必待高帝目见偶语      偶:偶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②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B.①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   ②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①沛公拜良为厩将      ②霓为衣兮风为马
D.①于是上乃置酒       ②乃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良“善谏”的一组是
A.①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②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B.①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
②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
C.①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②今急先封雍齿……则人人自坚矣
D.①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②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刘邦在封赏上的亲厚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危言耸听之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小题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否则就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
B.启示后世君主,在对臣下朝廷分封奖赏时,切勿因感情用事千万滥赏滥伐。
C.启发后世臣子,劝谏君主应注意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这样会增加劝谏的成功率。
D.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君无偏袒私情的过失,臣下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家就会长治久安。
本试题转自《品茗-高中学生的网上之家》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家无虞,利及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D
小题:D
小题:C。
小题:B
小题:A
小题:⑴恐怕因往常的过失而被猜疑以至于遭到诛杀,所以就相互聚集到一起图谋造反了。
⑵使在上者无偏袒私情的过失,在下者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无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小题:D应为“成双”
小题:D两个“乃”都释为“于是”。A项“以”:①“用”,②“而”;B项“见”:①表被动,②看见;C项“为”:①“担任”,②“作为”“当作”。
小题:C。ABD中均有与张良“善谏”无关的内容。
小题:B错在“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的表述,原文无此意思。
小题:A错在“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的表述,应为“把握恰当时机劝谏。
小题:无
参考译文
留候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在韩昭候、宣惠玉和襄哀王三代为
相。十年之后,陈涉等起兵反秦,张良也拉起了一支百多人的队伍。听说景驹在留
自立为楚王,张良便率领队伍去投奔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刘邦。刘邦正率领着几
千人,在下邳以西扩张势力。于是张良便归属了他,刘邦拜张良为偏将。张良多次
用《太公兵法》讲给刘邦听,他都十分接受,还常常使用其中的计策。然而张良又
常给其他人讲,他们却不理解。张良说:"沛公真是上天所赐。"于是便决定追随
他,不再去见景驹。
这一年刘邦已经分封功臣二十多人,还没有分封的日日夜夜都在不停地争功,
使分封很难进行。刘邦一天在洛阳南宫,从复道上望见许多将领都坐在地上谈话。
刘邦问:"他们在说什么?"张良回答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谋反。"刘邦
问道:"天下已经平定,为何还要谋反?"留侯张良说:"陛下从一个平民百姓起
义,并以此夺取了天下,如今陛下身为天子,你所封的都是萧何、曹参等过去的亲
友,而你所诛杀的都是你平生有仇和怨恨的人。如今将领和官吏不可能都得到了封
赏,这些人不仅害怕陛下不能全都封赏,更害怕你怀疑他们平生所犯的过错被你杀
掉,所以就聚在一起商量谋反。"刘邦忧虑地说:"怎么办才好呢?"留侯说:
"陛下平生最恨的,又为君臣所共同知道的,最突出的那个人是谁呢?"刘邦回答
说:"雍齿还在儿时就与我有仇,他曾经常欺侮我。我本来想杀掉他,但因为他战
功很多,所以不忍心杀掉他。"张良说:"现在必须首先立刻封赏雍齿给群臣看,
大家见雍齿都受到了封赏,那么每个人的心里都稳住了。"于是刘邦大宴群臣,当
着大家封雍齿为什方候,还督促丞相和御史抓紧根据每个人功劳的大小进行封赏。
君臣喝完酒出来,都高兴地说:"雍齿都能封侯,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太史公司马迁评价说:许多学者都否定鬼神的存在,也有人承认有精怪药物。
就像张良遇见的老父授书这件事,也是非常奇怪的事。刘邦多次陷于绝境,很多时
候都靠张良神奇的计谋解救,难道说不是天助吗?刘邦说:"在军帐中指挥谋划,
取得战场上的胜利,我是不如张良的。"我以为张良这个人一定长得身材魁伟,后
来见到了他的画像,他的体态容貌还真像个女子,难怪孔子说:"如果仅仅从相貌
去评价人,就像子羽的相貌和德行相反一样,会造成失误。"张良也是这样。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