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壮夫缚猫(清)沈起凤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壮夫缚猫 (清)沈起凤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汗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xī)鼠。怀才者宜知,用材者亦宜知也。 铎曰:丙吉①问牛喘,而兵刑钱谷不对。非不对也,是不能也。于何知之?知之于焦生之缚猫。 注释:①丙吉,西汉时人,任丞相时,乘车外出,见到路旁群众殴斗,死伤者横道,他若无其事,不闻不问。而见到有人驱牛行路,牛喘息不已,他便下车询问牛走了多少路,为何喘息。后来人们责备他对待这两件事的态度不恰当,他回答说:“民斗相伤,是京兆尹职权范围内的事,而现在刚刚春天,尚未大热,牛行而喘,我做丞相的负责调和阴阳,因此忧虑而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挟飞仙以遨游 B 而焦亦张大其词/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 焦大惭而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 知之于焦生之缚猫/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 答: B于何知之?知之于焦生之缚猫。 答: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小题:A 小题:C 小题:A 小题:D |
小题:A 应是“遇到” 小题:C(A两个“以”都是连词,可以不译;B两个“其”都是代词,意为“他的”;C前“而”连词表修饰,后“而”连词表承接;D两个“之”都是代词,意为“这” 小题:A焦奇毫无办法可施,(只能)面对墙壁呆呆地张望而已。B从哪里知道呢?从焦生缚猫的情形知道。 小题: D“写它们的形态与动作”,其中“它们”当指虎与猫,而文中写的是猫,偷换概念。 译文: 沂州高山险峻,所以这一带有许多的老虎。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有个名叫焦奇的,是陕地人,没有投靠到亲戚,流浪居住在沂州。(这个人)向来勇猛,曾细手夹千佛寺门前的石鼎,跳上大雄殿的屋脊,所以人们就叫他“焦石鼎”。 焦奇了解到沂州有许多老虎,就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像这们的事很是平常。一天他在山中遇到两只老虎,带着一只虎崽抽他走来,焦奇一时性起,接连打死了两只,左右肩上各扛一只,并且还把小虎崽活捉回来了。大家都(被吓得四处)躲避,而焦奇却是谈笑自如。 有个富家子弟,钦佩变奇的勇敢,设宴招待他。焦奇坐在座位上,讲述自已生平捉老虎的情况,听的人脸都(吓得)变了色,而焦奇更是夸大其词,手舞足蹈,得意洋洋。突然有一只猫,跳到桌上吃食,弄得脏秽之物满桌都是。焦奇以为是主人家的猫,就听赁它大吃一通离去。主人说:“邻居家的这只猫,是如此的讨厌!”没过多久,猫又来了,焦奇急忙站起来举起拳头就打,桌上的菜肴撒了一地,但是猫已经跳到窗台角落里。焦奇愤怒了,再去追打,窗棂都被打断了,猫一跳爬上了屋角,虎视眈眈地看着他。焦奇更加愤怒,张开双臂做出擒拿的样子,而猫却长叫一声,拖着长长的尾巴迈着缓慢的样子,而猫却长叫一声,拖着长长的尾巴迈着缓慢的步子,越过邻居的墙壁离去了。焦奇毫无办法可施,(只能)面对墙壁呆呆地张望而已。主人拍手大笑,焦奇非常惭愧地离开了。 能捉老虎,却连一只猫都捉不到,难道真是面对大敌就勇敢,面对小敌就胆怯吗?那是因为他所用的方法不恰当。容得下一头牛的鼎,却不能够用来烹制小鱼;力量很大的弩弓,却不能射中鼷鼠。怀才者应该知道这个道理,用才者也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壮夫缚猫(清)沈起凤沂州山峻险,..”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