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录鬼簿》序钟嗣成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录鬼簿》序
钟嗣成
  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
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此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
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
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凐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
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嗣成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第卑微,职位不振 卑微:地位底下B.以为得罪于圣门者 以为:认为
C.吊已死之鬼 吊:悬挂D.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 或:有的人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人之生斯世也B.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
C.复以前乎此者D.吊以乐章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的一项是( )
人之生斯世也 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
① ②
未之思也 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
A.①相同 ② 相同B.①相同 ②不同C.①不同 ② 相同D.①②均不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个人认为阴与阳的消退和增长,就如同人与鬼之间的生死之别,人们如果知道那些有关生死的道理,就会顺从天命,接受正常的命运。
B.人如果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就像泥石土块一般没有知觉,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人所化之鬼没有什么两样。
C.作者认为,从古自今,人间自有不死之鬼存的原因是史册记载了他们的小的善举或大的功业,最终使他们如日月昭然,如山川流逝耸立,乃至千万年不会穷尽。
D.作者说即使那些所谓的高尚的,深谙性理学问的人,认为他的看法有悖于圣人法门,离经叛道,他也将不屑与之理论,自会另与深解其味的人述说。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
(2)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C
小题:A
小题:(1)贤者愚者长寿早夭,死生祸福的道理,原本就有命运气数的说法,古代圣贤也曾有所论及。
(2)我其实也是人间之鬼呀!倘使我能让已死和未死之鬼,成为人间不死之鬼得以流传长远,我又是何等幸运啊!

 
小题: 吊:凭吊
小题:A“虽然”是“虽然这样”,今是连词;C“以前”是“把先于此前”,今是“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D文中指戏曲家们的“作品”,今是“成套的乐曲中具有一定主题的独立部分”;B古今均为“用尽心思”。
小题:①中“之”分别为助词、代词;②两个“于”都是介词。
小题:“作者个人认为”错。
小题:无
参考译文
贤者愚者长寿早夭,死生祸福的道理,原本就有命运气数的说法,古代圣贤也曾有所论及。大概是说阴与阳的消退和增长,就如同人与鬼之间的生死之别,人们如果知道那些有关生死的道理,就会顺从天命,接受正常的命运,又怎么会有立于危墙或身陷囹圄这样厄运的感叹呢?
虽然这样,那么,人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只会把已经死了的人当作是鬼,而不知还有未死之人其实也是鬼,如果这些酒囊饭袋,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像泥石土块一般没有知觉,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人所化之鬼又有什么两样?这本来就不待多言。其他有的人稍稍知道些道理,嘴里总是说着所谓的善言,但对于学问方面的道理,甘愿自暴自弃,死了之后,湮灭不被后人所知晓,那么这又不比泥石土块般的死鬼更甚(好)一些。
我曾经见过一些未死的人间之鬼去凭吊那些已死的阴间之鬼,没有好好想一想这中间的道理,只不过就是这么一点儿区别罢了。
唯独不知道开天辟地,从古自今,人间自有不死之鬼存在,什么原因呢?圣贤般的君臣,忠孝两全的读书人,载入史册的小的善举或大的功业,如日月昭然,如山川流逝耸立,乃至千万年不会穷尽,这就是虽属阴间之鬼却不被视作鬼的原因。
我在闲暇的时候,怀想过去之人(戏曲家),他们门第低微,职位不显,可才识卓越,处处都有可书可写之处,但随着时光流逝越久,其事迹越被湮灭埋没不为后人所闻,于是记述其事迹的原委,附以剧目作为纪念;再把先于此前的(戏曲家)也记述其姓名,录其作品,希望那些初学之人,多多留意他们的词采文章,能够青出于蓝,超出前人,那也是万幸的了。因此,这本书取名为《录鬼簿》。
唉!我其实也是人间之鬼呀!倘使我能让已死和未死之鬼,成为人间不死之鬼得以流传长远,我又是何等幸运啊!至于那些所谓的高尚的人,深谙性理学问,认为我有悖于圣人法门,离经叛道,我们将不屑与之理论,自会另与深解其味的人述说。
至顺元年庚午岁七(甲申)月二十二日,古汴州钟嗣成序。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录鬼簿》序钟嗣成贤愚寿夭,死生祸..”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