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陆襄字师卿,起家著作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每月常遣问,加赐珍羞衣服。襄-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陆襄字师卿,起家著作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每月常遣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浆。时冬月,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年,为鄱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毦,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门徒杀广晋令王筠,号上愿元年,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唯襄郡枉直无滥 。人作歌曰 :「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悔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
襄弱冠遭家祸,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
选自《南史》
注释:毁顿,哀痛伤身。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遥光杀害一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武帝引与游处 引:邀请
B.襄母常卒患心痛 卒:通“猝”突然
C.守宰案其党与 案:搜捕
D.陈襄德化 陈:陈述,诉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以襄孝感所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之 辍耕之垄上
C、但和言解喻之 但见悲鸟号古木
D酒罢同载而还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小题3: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陆襄“忠”和“孝”的一组
A.复掌管记,母忧去职 时以襄孝感所致
B.唯襄郡枉直无滥 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
C.在郡六年,郡中大宁 始欲酬直,无何失之
D.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 释服犹若居忧
小题4:下列对有关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并每月亲自到陆襄家中拜望陆母。
B.鲜于琮借神仙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早有防备,最终打败贼人,生擒贼首。
C.在查办处理鲜于琮残孽余党的过程 中,陆襄一心为公,明察善恶,他的公正清廉,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D.陆襄以德化为政,面对结怨甚深的彭、李二家,他并未简单责罚,而是好言相劝,晓之以理,使两家和解。
小题5: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⑴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3分)
⑵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3分)
⑶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C
小题:C
小题:B
小题:A
小题:①刚想给他钱,他却很快消失了,当时人们认为是陆襄的孝道感化所造成的。(共3分。“始”“酬”“所致”各1分)②他的党徒到处欺骗诱惑,拥有信徒一万多人,将要出兵攻打郡城。(共3分“转相”1分“诳惑”2分)③趁机索取贿赂,都不能得到那真实的情况。(共2分。“求”1分“实”1分)


小题:C(“案”审查)
小题:C(A认为/介词,把;B代词,这件事/音节助词;C两个都可译为“只”;D表修饰/表转折)
小题:略
小题:A“每月亲自到陆襄家”错。
小题:①(共3分。“始”“酬”“所致”各1分)②(共3分“转相”1分“诳惑”2分)③(共2分。“求”1分“实”1分)
参考译文:
陆襄字师卿,接受征召被授予著作佐郎之职。后来昭明太子萧统听说了陆襄的事迹品行,就禀报梁武帝请他来与他交往相处。昭明太子尊敬老人,陆襄的母亲年近八十,昭明太子便和萧琛、傅昭、陆果每月经常派人前去探望慰问,并赏赐她关食与衣服。陆襄的母亲经常突然患心痛之症,医生开出药方需用三升粟米浆。当时正值冬天,又将近黄昏,到处寻找不能得到,忽然有一个老人到陆家门口出售与药方上所说的等量的米浆。刚想付给他钱,他却很快消失了,当时的人们都认为是陆襄的孝道感化所造成的。
后来陆襄担任了太子家令,又担任管记,因母亲去世而离职。陆襄已经五十岁了,为母亲去世而悲伤过度超出了礼节,太子担心他,每天派人劝说他。中大通七年,担任鄱阳内史。在这以前郡中人鲜于琮服用丹药修行道法,经常进山采药,捡到五色幡,又从地里得到了石玺,私下里感到奇怪。从此鲜于琮先与其妻分室而居,人们看见他所住的地方有异气出现,更以为他是神人。大同元年,他集结门徒杀死广晋县令王筠,改年号为上显元年,并安排分封官员。他的同伙到处欺骗诱惑,很快便拥有了一万多信徒,将要出兵攻打郡城。陆襄早已经率百姓官吏修好城墙作好防备,等到贼人一到便打败了他们,并活捉了鲜于琮。当时,邻近的像章、安成等郡的太守、邑宰查办鲜于琮的同党,趁机索取钱财,因此都不能得到案件的实情。善良人家有的全家遭受祸殃,只有陆襄所在郡区分是非善恶不失实,不滥用刑法。百姓作歌唱道:“鲜于琮被抄后善恶分清,百姓没有横死的全依仗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起初因气愤而发生争执,于是就互相诬告。陆襄把他们叫到内室之中,并不加责备呵斥,只用好言来劝解教导他们。他们感激陆襄的恩德,非常后悔自责。陆襄于是就为他们摆上酒宴让他们尽情欢饮,酒宴完毕让他们同车还家,于是他们二家互相亲近。百姓又作歌唱道:“陆君为政,没有怨家,争斗结束,仇人也同坐一车。”在位六年,郡中非常安定。郡人李现等四百二十人到朝廷拜见奉上表章,陈述陆襄的德政教化,要求在郡中立碑,朝廷下令允许他们这样做,百姓又上表要求陆襄留任,陆襄坚决要求回到京城。
陆襄刚到成年,父亲被人杀害,服丧期已满却仍然如同在守孝时一样,终身吃素食穿粗布衣,不听音乐,五十年不说杀生害命之类的话。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陆襄字师卿,起家著作郎。后昭明太子统..”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