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建武二十七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建武二十七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初,援尝有疾,虎贲中郎将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庭,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援曰:“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援。 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 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注]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 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选自《资治通鉴》,略有删改) [注]伏速:马援因功累官伏波将军,故称其为伏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马援请行 ②矍铄哉是翁! ③虽贵,何得失其序乎! ④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⑤军人数万,争欲先奋 ⑥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
(1)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3分) (2)以事上之,帝从援策(3分) (3)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3分) |
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 (1)我受皇上厚恩,(我的)岁月紧迫,日子不多了,常担心不能为国事而死:(意思对、浯句通顺1分.“迫”、“死”译对各给1分) (2)马援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以”、“上”译对各拦1分) (3)正遇上马援去世,梁松就趁此罗织罪状陷害马援。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会”、“因”译对各给1分) |
小题:(驻扎) 小题:略 小题:(9分)(1) (意思对、浯句通顺1分.“迫”、“死”译对各给1分) (2)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以”、“上”译对各拦1分) (3)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会”、“因”译对各给1分) 译文 (建武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夷侵犯临沅县; (皇帝)派遣李嵩、中山郡太守马成讨伐他们,不能取胜。马援请求出征,皇帝怜恤他年老.没有答应。马援说:“臣还能披甲上马。”皇帝命令他试试看。马援骑上马回头示意,表示还可以被用,皇帝笑着说:“这个老翁精神健旺啊!”于是,派遣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带领四万多人去征伐五溪。马援对友人杜情说:“我受皇上厚思, (我的)岁月紧迫,日子不多了,常担心不能为国事而死;如今获取愿望.甘心闭目,只是害怕权贵子弟有的在身边,有的参与做事,很难能够调和,耿耿于怀.只是厌恶这些罢了!” 马援军队到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多人。 当初,马援常生病,虎贲中郎将粱松来探候他,在床下独自跪拜,马援不答礼。粱松离开后,众子问说:“粱伯孙,是皇帝的女婿,在朝廷非常显贵,受到尊重,从公卿到下面的官员,没有一个不畏惧他。大人为什么唯独不回礼呢?”马援说:“我是粱松父亲的朋友,他即使显贵,我怎么能够失却彼此的辈份呢!”粱松因此怨恨马援。 到后来马援讨伐武陵蛮夷,军队驻扎在下隽,有两条路可以进入武陵,沿着壶头山进军,路程近但水流湍急;从充县进军,道路平坦但运箱遥远。耿舒打算从充县这条路进军,可是,马援认为那样花费时间,耗费粮食,不如从壶头山进军,控制住蛮人的咽喉的地带,充县的盗贼也就自破;马援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进军扎营在壶头山,盗贼凭借着高峻的山势,守住险隘,河水湍急,船只不能上行;正好遇到天气十分炎热,士兵有很多得了传染病而死,马援也得了病。盗贼每次登上高险之地,击鼓哗噪,马援总是拖着病体蹒躇缓行来观察,部下都为他壮志未酬面哀叹,没有一个不为他而流泪的。耿舒给兄长好畤侯耿弇的信说:“前次我上书说应当先攻击充县,粮食运输虽然困难,可是兵马好用,军人几万都想争先奋战。如今驻军在壶头山,竟不能前进,大家都忧闷不乐,即将疫死,实在令人痛惜!前次到临乡,盗贼无故自来,如果夜里攻击他们。就可将他们消灭,而伏波将军像个西域做买卖的胡人,到一个地方就停下来,因此失利。如今果真传染病盛行,这都应验了我的话。” 耿弇接到书信,进呈皇帝,皇帝就派粱松乘着驿车赶去责问马援,趁机就代理督领军队。 (梁松到达时)正遇上马援去世,梁松就趁此罗织罪状陷害马援、光武帝大怒,将马援新息侯的印章组绶追收回来。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建武二十七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