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曾率族人二千多人马投奔刘秀,后帮助刘秀称帝。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从夏侯惇拒之 拒:抵御
B.自请愿徙诣魏郡 诣:圣旨
C.屯安民 屯:驻守
D.乃率众与辽破走权走:赶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船运军粮臣以供养无主
B.遂北渡河,攻蕃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C.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击管承于长广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O、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整死后,李典接管了他的军队,官至中郎将、离狐太守,这一方面体现了家族的荫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李典颇有才干。
B.李典与程昱运送军粮时,没有听从太祖的命令,他担心太祖降罪于自己,于是主动提出率宗族部曲迁徙到魏郡。
C.在与刘备的一战中,夏侯惇不听李典的劝告,率军追击,结果中了敌军埋伏,后经李典营救才得以摆脱敌军。  
D.李典认为战事征伐还没有停息,应该加强郊野地区的军事防务,来控制四方,这一想法得到了太祖的赞同.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4分)
译文:  
(2) 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6分)
译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8、B
9、B
10、B
11、(1)李典生性驽钝怯懦,功劳低微,但封赏的爵位和受到的思宠太重,确实应该全宗族的人都来贡献才能。
(2)李典慷慨激昂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你的计策怎样,我怎么能因为私人仇恨忘记国家大义呢!”


8、B(诣:到、往)
9、B(A 项“以”;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遂”:副词,于是,就。C 项“乃”:副词,才/副词,竟然。D 项“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10、B(李典提出率宗族部曲迁徙到魏郡,并不是担心太祖降罪自己。)
11、(1)李典生性驽钝怯懦,功劳低微,但封赏的爵位和受到的思宠太重,确实应该全宗族的人都来贡献才能
(2)李典慷慨激昂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你的计策怎样,我怎么能因为私人仇恨忘记国家大义呢!”(画线处为采分点)
参考译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李典的叔父李乾,有雄霸一方的气概,联合了宾客门人数千家,聚集在乘氏。吕布叛乱时,太祖曹操派李乾回到老家乘氏,慰劳安抚民众。吕布的手下别驽薛兰、治中李封试图招降李乾,打算一起叛乱,李乾不听从,薛李二人就杀了李乾隆。太祖就派李乾的儿子李整率领李乾的部队,和各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因跟随曹操平定兖州诸县有功,不久任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任颍阴令,任中郎将,统率李整的军队,(后来)调任离狐太守。
当时太祖与袁绍在官渡两军相峙,李典率领族人和军队运输粮食布匹供给军队。袁绍被打败后,(曹操)任命李典做了副将军,驻守在安民。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二人,派遣李典和程昱等人用船只运送军粮。恰逢袁尚派遣魏郡的太守高蕃率领军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路。太祖吩咐李典和程昱说:“如果船只不能通过,就下来走陆路。”李典和各位将领商议说:“敌军虽然装备少,却倚仗着水上的有利地势,有懈怠的心理,(如果)攻打他们肯定攻破。军队(在外)可以不受朝廷的控制,如果对国家有利,专断一次也是可以的,(我产)应该迅速攻打他们。”程昱也认为他说的很对。于是在北边渡河,攻打敌军,大破敌军,水路得以打通。刘表让刘备往北入侵,到达叶城时,太阳派遣李典跟随夏侯惇抵御刘备军队。有一天刘备烧了军营离去,夏侯惇率领人马追逐攻打他,李典说:“敌人无缘无故退兵,(我)怀疑具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茂盛,不能去追。”夏侯惇不听,和于禁追杀,李典留守。夏侯惇等人果然进入了敌军的埋伏里,战事不利,李典前往营救世主,刘备看见救兵来了,这才撤退。(李典)跟随太祖围攻邺城,邺城被平定,和东进在壶关城包围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打败了他们。(后来李典)升迁为捕虏将军,封都亭侯。李典的宗族军队三千多家,住在乘氏,(他)主动请求希望迁徙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打算效法耿纯吗?”李典向太祖谢罪说:“李典生性驽钝怯懦,功劳低微,但封赏的爵位和受到的恩宠太厚,确实应该全族的人都来贡献才能;加之战各征伐还没有停息,应该充实在效野地区,来控制四方,(我)并不是效法耿钝。”于是带领自己的军队族人一万三千多口住在邺城。太祖嘉奖他,升迁他为破虏将军。后来(李典)与张辽、乐进驻扎合肥,孙权带领众人围攻他们,张辽打算遵循曹操的指示出战。乐进、李典、张辽三人一向都不和,张辽担心他们不听从命令,李典慷慨激昂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你的计策怎样,我怎么能因为私人仇恨忘记国家大义呢!”于是率领众人和张辽一起打败赶跑了孙权。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