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少读书,辄有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熹宗立,起光禄丞。天启元年进少卿。明年四月疏劾戚郑养性。疏入,责攀龙多言,然卒遣养性还-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少读书,辄有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
熹宗立,起光禄丞。天启元年进少卿。明年四月疏劾戚郑养性。疏入,责攀龙多言,然卒遣养性还籍
孙慎行以“红丸”事攻旧辅方从哲,下廷议。攀龙引《春秋》首恶之诛,归狱从哲。给事中王志道为从哲解,攀龙遗书切责之。
四年八月拜左都御史。杨涟等群击魏忠贤,势已不两立。及向高去国,魏广微日导忠贤为恶,而攀龙为赵南星门生,并居要地。御史崔呈秀按准、扬还,攀龙发其秽状,南星议戍之。呈秀窘,急走忠贤所,乞为义儿,遂摭谢应祥事,谓攀龙党南星。严旨诘责,攀龙遽引罪去。顷之,南京御史游凤翔出为知府,讦攀龙挟私排挤。诏复凤翔故官,削攀龙籍。呈秀憾不已,必欲杀之,窜名李实劾周起元疏中,遣缇骑往逮。攀龙晨谒宋儒杨龟山祠,以文告之。归与二门生一弟饮后园池上,闻周顺昌已就逮,笑曰:“吾视死如归,今果然矣。”入与夫人语,如平时。出,书二纸告二孙曰:“明日以付官校。”因遣之出,扃(jiǒng关闭)户。移时诸子排户入,一灯荧然,则已衣冠自沈于池矣。发所封纸,乃遣表也,云:“臣虽削夺,旧为大臣,大臣受辱则国辱。谨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复别门人华允诚书云:“一生学问,至此亦少得力。”时年六十五。远近闻其死,莫不伤之。
呈秀憾犹未释,矫诏下其子世儒吏。刑部坐世儒不能防闲其父,谪为徒。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授世儒官。 (节选自《明史·高攀龙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广微日导忠贤为恶  导:唆使
B.御史崔呈秀按淮、扬还按:巡行
C.谓攀龙党南星党:袒护
D.矫诏下其子世儒吏矫:纠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攀龙为赵南星门生②给事中王志道为从哲解
B.①辄有志程、朱之学  ②攀龙遗书切责之
C.①孙慎行以“红丸”事攻旧辅方从哲②以文告之
D.①归与二门生一弟饮后园池上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勿与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高攀龙亢直敢言的一组是()
①明年四月疏劾戚郑养性  ②攀龙引《春秋》首恶之诛,归狱从哲  ③严旨诘责,攀龙遽引罪去  ④御史崔呈秀按淮、扬还,攀龙发其秽状  ⑤吾视死如归,今果然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高攀龙一生崇尚儒学,为官正直,操守纯正。
B.高攀龙对魏忠贤阉党专权乱政深恶痛绝,与他们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C.高攀龙刚正不阿,但受儒学影响,思想迂腐不讲斗争策略,导致斗争失败。
D.东林党失败后,高攀龙毅然赴水而死,体现了杀身 成仁,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疏入,责攀龙多言,然卒遣养性还籍。
译文:  
②窜名李实劾周起元疏中,遣缇骑往逮
译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 D
2 C
3 D
4 C
5 (1)奏疏呈上去后,皇帝责备高攀龙多嘴多舌,但终于把郑养性遣回了原籍
(2)于是把高攀龙的名字塞进李实弹劾周起元的奏疏中,派遣缉捕人员去逮捕高攀龙。


1 D(矫,应为“假传诏令”)
2 C(C都作介词,“用”。A①表判断,②介词,替。B①助词,“的”;②代词,代“王志道”。D①介词,“和”;②动词,同意。)
3 D(③句为皇帝下旨严厉追究高攀龙;⑤句为高攀龙义不畏死。)
4 C(“思想迂腐不讲斗争策略,导致斗争失败”理解不正确,高攀龙毅然赴水而死,体现了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
5 (1)奏疏呈上去后,皇帝责备高攀龙多嘴多舌,但终于把郑养性遣回了原籍
(2)于是把高攀龙的名字塞进李实弹劾周起元的奏疏中,派遣缉捕人员去逮捕高攀龙。
(画线处为采分点)
附译文: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小时侯读书就立志研究程、朱的学说。万历十七年考中了进士,被授予行人的官职。
熹宗即位后,起用了高攀龙为光禄丞。天启元年晋升为光禄少卿。第二年四月,他上疏弹劾皇亲郑养性。奏疏呈上去后,皇帝责备高攀龙多嘴多舌,但终于把郑养性遣回了原籍。
孙慎行利用“红丸案”攻击原任内阁辅臣方从哲,皇帝批下交给廷臣议论。高攀龙引用《春秋》一书首恶必杀的事例,归罪于方从哲。给事中王志道替方从哲辩解,高攀龙写信深严厉责他。
天启四年八月,高攀龙被授予左都御史。杨涟等人群起攻击魏忠贤,双方已经形成势不两立的局面。等到向高离职,魏广微整天唆使魏忠贤作恶,而高攀龙是赵南星的门生,二人都身居要职。御史崔呈秀巡行淮安、扬州回京,高攀龙揭发他贪污受贿的事实,赵南星提议将崔呈秀充军。崔呈秀处境危急,连忙去魏忠贤那里,哀求做魏忠贤的干儿子,于是揭出谢应样一事,指责高攀龙袒护赵南星。皇帝下旨严厉追究责问,高攀龙马上获罪离职。没多久,南京御史游凤翔被外任为知府,诬陷高攀龙出于私人成见把他排挤为外官。皇帝下令游凤翔出任知府,削夺高攀龙的官籍。崔呈秀不解心头之恨,一定要上了他,于是把高攀龙的名字塞进李实弹劾周起元的奏疏中,派遣缉捕人员去逮捕高攀龙。一天早晨,高攀龙去拜遏宋儒杨龟山的祠堂,写文章告祭杨龟山。回家后,和两个门生、一个弟弟在后花园池边饮酒,听说周顺昌已经被逮捕,笑着说:“我视死如归,现在果然是这样。”进到内室和夫人说话,就像平时一样。他走出内室,写了两张纸,对他的两个孙子说:“明天交给来逮捕我的官校。”把孩子们打发出去,他关上了门。过了一会儿,他的儿子们推门进入园内,只见一盏灯发出昏暗的灯光,而高攀龙已经衣冠整齐地投池自杀了。拆开他封好的纸,原来是写的遗书,上面说:“我虽然被削去了官职,但过去曾是大臣,大臣受到侮辱是国家的耻辱。我恭敬地面北叩头,学屈原的办法投水而死。”另一张纸是给门人华允诚的诀别书,说:“我一生从事学问,到这时也多少得力于学问的启示。”终年六十五岁。各地的人们听到他死去的消息,没有不伤心的。
崔呈秀还是不解恨,他假传圣旨,把高攀龙的儿子交给司法部门治罪。刑部给高世儒的罪名是没有防范他的父亲,将他判罪服劳役。崇祯初年,追赠高攀龙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号为忠宪,授给高世儒官职。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少读书,辄有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