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6—40题。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语文
题文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6—40题。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它,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令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 3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宗指示之曰指示:指给……看 B. 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顾问:回头问 C. 臣本事前宫 本事:本来侍奉 D. 不以不肖不肖:没有才能 3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卿乃问朕是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①齐桓公之郭②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C. ①帝默然而罢②举世混浊,何不承其流而扬其波? D. ①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8.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珪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 ②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③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④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⑤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 ⑥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4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的大儒,很欣赏王珪,后来,王珪受叔叔的牵连躲在南山避罪十余年。 B. 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建成被杀后,王珪又侍奉唐太宗,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 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 本文成功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王珪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唐太宗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一面。 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译文: (2)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译文: (3)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 译文: |
答案
36、B 37、C 38、D 39、B 40、(1)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2)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 (3)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 |
36、B、顾问:咨询,询问 37、C、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表“并列”。A项中两个“乃”均为副词,译为“竟然”。B项中两个“之”均为动词,译为“到”、“去”。D项中两个“为”均为介词,译为“替” 38、D (③写太宗对他的话的理解后的表现,排除B、C;①写他对太宗关于卢江王的荒淫做法的评价的反问,意在引导皇帝深思,不是直言进谏) 39、B 40、(1)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2)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 (3)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 [译文]:王珪,字叔玠,是太原祁县人。叔叔王颇在当时是博学的儒士,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曾经告诉亲近的人说:“我们家的希望,只在这个孩子身上了。”隋文帝开皇末年;王珪出任奉礼郎。到王颇因汉王杨谅反叛之事获罪被杀,王珪应当一起被治罪,于是逃命到南山,前后达十余年。 唐高祖入关,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不久转任中允,太子李建成十分尊重他。后来因为受皇太子暗中谋反事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巂州。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一向知道王珪的才能,召回任命为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替高士廉任侍中。唐太宗曾经在无事时和王珪闲聊,当时有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阴谋败露后没入宫中,唐太宗指着美人给王珪看,说:“庐江王不仁义,残杀了她的丈夫并把她收为姬妾。暴虐至极,能有不灭亡的吗!”王珪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娶这个妇人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太宗曰:“杀人而夺取他的妻子;你竟然问我对错,这是为什么?”王珪回答说:“我从管子那里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是什么原因灭亡的?”父老说:“因为他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桓公说:“如果象您所说的那样,(郭君)那是贤明的君主,怎么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现在这个妇人还在你身边,我私下认为您心里认为李瑗的做法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是错的,这就是所说的知道坏人而不能使他离开。”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 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王珪和温彦博进谏说:“孝孙非常精通音律,不是不用心,只恐伯陛下询问的那个人不合适,而扰乱了陛下的视听。况且孝孙是高雅人士,陛下忽然因为教女乐的事而责怪他,我担心天下人知道了都会吃惊。”太宗发怒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应当进献忠诚正直的言论,为什么竟然顺从属下欺骗皇上,反而替孝孙说话!”彦博叩拜谢罪,王珪自己不叩拜,说:“我本来侍奉前东宫太子,按罪已经应当被处死。陛下体恤宽恕我的性命,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安排我担任重要的职务,以忠城正直要求我。今天我说的,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没有想到陛下忽然用没有根据的事来责备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对不起陛下。”唐太宗默然不语,不欢而散。第二天,唐太宗对房玄龄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能接受劝谏本来很难。从前周武王尚且不任用伯夷、叔齐,周宣王是贤明的君主;杜伯还是在无罪的情况下被杀了,我日夜希望接近前朝圣贤,很遗憾不能赶得上古人。昨天责备彦博、王珪,我十分后悔。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进直言了。” 贞观十三年,生病,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6—40题。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