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3题。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3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 (《资治通鉴·后梁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知属文 属文——写文章? B.思母,欲告归 告归——告假回家? C.累迁至中书令 累迁——多次升迁? D.延徽寓书于晋王 寓书——家信?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B.筑城郭,立市里? C.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 D.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延徽有助焉? ②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①止于乡人王德明家? ②会于西河外渑池 C.①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①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宜礼而用之——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 B.各安生业——各自有安全感谋出新职业? C.延徽不自安——延徽(也)不大安心? D.北去之意——逃跑的想法? 1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 ①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②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③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 ④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 ⑤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放马。? 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 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节。 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 |
答案
8.D 9.B 10、A 11、A 12.C 13.C |
8.寓书:寄信。“寓”有“寄”“托”之意。? 9.市里——古义:市井里巷;今义:市区。A.举动:举止,行为,措施;C.荒田:没有开垦耕种的田地;D.故乡:家乡。? 10、①焉:助词。②焉: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B.于:介词“在”;C.安:哪里,怎么;D.所以:……的原因。? 11、B项应为“各自相安于生活职业”;C项应为“延徽自感不安(全)”;D项应为:“去北方(契丹)的想法”。? 12、主要是延徽在契丹的所作所为,使契丹民族安居乐业,还有延徽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关键作用,就如他说的:“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13、韩延徽滞留契丹不是主动的,逃回中原,又重回契丹是被逼无奈,况且他在契丹不忘故乡,做了大量好事。 参考译文: 韩延徽是幽州人,很有智谋,也很懂写文章。刘守光的晚年非常衰困,曾派遣参军韩延徽到契丹国去求援,契丹主对于他不行拜见礼十分生气,于是就把韩延徽发配到野外牧马。 述律后对契丹主说:“韩延徽能够操守气节而不屈服,是当今的贤者,怎么能侮辱他而让他去放马呢?应当以礼相待而起用他。”于是契丹主召见韩延徽,并和他谈话,非常喜欢他,于是把他当作主要的参谋人物,只要一有举动,就要去和他商量。韩延徽初到契丹时就教契丹建牙开府,修筑城郭,设立市场里巷,用来安置汉民,使每个人都有配偶,开垦种植荒田。从此以后,汉族人都各自安居乐业,逃亡的人越来越少。契丹能够威服各国,韩延徽给予了很大帮助。 没多久,韩延徽逃奔到晋阳。晋王打算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幕府里,掌书记王缄很嫉妒他。韩延徽感到不能自安,所以请求回幽州看望母亲,路过真定时,在同乡人王德明家住下。王德明问他下一步到哪里去,韩延徽说:“现在河北地区都归晋国所有,应当重新回到契丹国去。”王德明说:“你叛背了契丹国,而今又要返回去,这不是去找死吗?”韩延徽说:“契丹国自从我出走后,国王如丧手目,今天我再返回契丹国,契丹国王的手目不是又完备了吗?他怎么能够杀害我呢?”等他看望了母亲以后,就又重新回到了契丹国。契丹国主听说韩延徽回来非常高兴,就好像韩延徽从天而降,国王抚着韩延徽的背说:“前一段你走到哪里去了?”韩延徽说:“我很思念母亲,本想请假回去看看,但又害怕国王不答应我,所以我就私自回去了。”从此以后,契丹国主待他更加丰厚。契丹国主称皇帝时,就任命韩延徽为宰相,一直提拔到中书令。 晋王派出使者到契丹国,韩延徽借机给晋王写信,追叙了当初所以北去契丹的原因。并且说:“不是我不留恋英明的君主,也不是我不思念故乡,我之所以不能留在晋国,正是害怕王缄嫉妒我而说我的坏话。”因此又以老母相托,信中又说:“有我韩延徽在此,契丹国一定不会向南侵扰。”所以在李存勖成为后唐庄宗的时期,契丹不向南面深入侵扰,靠的是韩延徽之力。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3题。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