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浣花溪记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注: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1.对下列文中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浣花溪也   委:水流所聚  B.像颇清古,不必求   肖:像,似
C.出城欲雨,顷之   霁:雨过天晴  D.迫暮归   趣:兴趣
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花溪清幽秀丽,在成都城下回旋萦绕,但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主要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B.杜工部祠中杜甫像清矍古朴,但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刻在石碑上的肖像,附有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为杜甫写的传记。
C.杜甫的两处居所,浣花溪显得清远,而东屯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作者借此赞赏了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宽阔胸怀。
D.文末作者写到朝廷使臣出来游玩,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因此到处热闹哄哄,引发了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②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
③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④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1.D
2.A
3.D
4.
①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
②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没有挡住的,又显现出来。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
③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能通到洲上去。
④穷愁潦倒,为生活而奔走,还能选择景色奇丽的地方居住。胸中宽松不乱,就可以应付世事变故。


1.趣:通“促”,急,赶快。
2.A.才。B.竟然;C.是;D.你的。
3.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不是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热闹哄哄引起的,表达应是愤世嫉俗,鄙视豪贵的感情,而不是对隐居的向往。
译文:
从成都出南门,向左走是万里桥。向西转弯,又曲又长,纤巧秀丽,人们看到的形状像连环,像玉—,像玉带,像圆规,像弯钩,颜色像玻璃,像美石,像绿沉瓜,幽深而暗绿,萦绕回旋在城墙下的,都是浣花溪汇流的地方。但是一定要到杜甫居住的草堂,浣花溪才有专名,那是因为杜甫住在那里罢了。
再往前走三四里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离得远一些,有时离得近一些。但岸边竹翠柏青。对岸林木阴森,直到溪水的尽头,远远地望过去,像荠菜一样。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轿夫说溪水通向灌县,有人说:“江水是从灌口来的”,说的就是这个。
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没有挡住的,又显现出来。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这些人家的房子,有捆起柴当门的,也有编起竹子当门的,但都做得很好。过了桥,有一座亭子立于道路的东边。上面署有名字:“缘江路。”
经过这里就是武候祠了。武候祠前面横跨溪上的是一座木板桥。一个桥墩,桥上建有栏杆。到这里就可以看见“浣花溪”的题额。过桥后,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可以通到洲上去。上面修建了一个亭子,命名为“百花谭水”。从这个亭子回转,经过一座桥,再过梵安寺,才是杜工部祠。祠中杜甫像清癯古朴,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石刻像,附有杜甫的传记,那是何仁仲署理华阳别驾时制作的,碑文已经不能认读出来了。
钟惺说:杜老先生两个住所,浣花溪显得清远,而东屯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严公不死得太早,杜甫是可以终老于浣花溪草堂的。患难对于结交朋友来说是很重大的问题啊!然而天意驱遣他憎添了在夔门这一段不平常的生活。穷愁潦倒,为生活而奔走,还能选择景色奇丽的地方居住。胸中宽松不乱,就可以应付世事变故。就像孔子(为避祸)化装到司城贞子家里的时候一样。
今天是万历辛亥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天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就放睛了。到这里游玩的人,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弯腰打躬作揖,到处闹哄哄的。到了傍晚,大家才匆匆回去。这一天清晨,我是一个人前往的。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浣花溪记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