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①、诸葛为喻。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太祖为吴王,授供奉司丞,辞。即皇帝位,三授翰林学士,皆辞。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
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除中书左丞,又辞。明年召对华盖殿,赐坐,命草《平西诏》。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复辞。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帝沉吟良久,从之。自是不复强以官。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遇曰:“臣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帝亦弗强也。
遇自开基之始,即侍帷幄。帝尝问保国安民至计,遇对:“以不嗜杀人,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数监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命爵辄辞,终成其高。十七年卒,赐葬钟山。(节选自《明史二十三》)
注:①伊、吕:伊尹、吕望(姜子牙)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家:安家
B.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隐:疾苦
C.学未成,请俟异日俟:等待
D.命爵辄辞,终成其高成:成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陈遇受到尊敬的一组是( )
①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       ②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
③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         ④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
⑤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         ⑥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遇沉稳专一,博览群书,喜欢用《周易》卜筮,在元朝时就曾做过温州府学的教官。
B.太祖曾多次授予陈遇要职,但均被陈遇婉拒。陈遇这样做是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
C.陈遇遇事冷静睿智,西域进献良马,他即以汉朝旧事为例加以规劝;朝中大臣有过失被皇上责问,陈遇极力替他们开解,那些大臣大多能够得到保全。
D.陈遇多年以来一直陪侍在太祖周围,多有建树,深受皇上器重,朝臣们的爱戴,就连太监们都多次到府上拜望。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1:成:成就
小题2:①只是叙述陈遇厌倦官场;③说明陈遇深谋远虑;⑤表明陈遇为了同僚挺身而出。
小题3:文中“数监幸其第”意为“皇帝多次到陈遇府中探望”,“监”与“幸”同义,意为“皇帝到某处”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遇,字中行,祖先是曹州(今山东曹县)人。高祖父曹义甫,是宋朝的翰林学士,移居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子孙便安家在这里。陈遇秉性沉稳专一,勤学博览,精通《周易》卜筮学。元朝末年做温州府学的教官,后来辞官隐居。求学的人称他为静诚先生。太祖皇帝统兵渡江南下,由于秦从龙举荐,(朝廷)发诏书聘请陈遇,把他说成伊尹、吕望、诸葛亮。陈遇到了,太祖同他谈话后非常高兴,就留他参议机密大事,日益得到亲近信任。太祖做吴王,授予他供奉司丞的官职,陈遇推辞了。太祖做了皇帝,三次授予他翰林学土,他又都推辞了。于是(太祖)就赐予他一顶轿子,10名卫士护送出入宫殿,以此表示对他的宠爱。
洪武三年(1370年),(陈遇)奉命到浙江考察民间疾苦,回朝后被赏赐金帛。被封做中书左丞,他又推辞了。第二年大祖召他在华盖殿答诏问,赐予座位,叫他草拟《平西诏》的文章。授予他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他再次推辞。西域进贡好马,陈遇援引汉时西域进贡“天马”的旧事来加以规劝。封做太常少卿,他坚决推辞。强迫他,也不行。最后封做礼部尚书,又坚决推辞。皇帝深思了很长时间,听从了他。从此以后不再强迫他做官。皇帝曾经态度平和地说要封给他儿子官职,陈遇说:“我的三个儿子年纪都还小,学业没有成就,请求等以后再说。”皇帝也不能勉强。        
陈遇从建国之初,就侍奉在皇帝身边。皇上曾经向他询问保国安民最好的计策,陈遇回答说:“把不滥杀人,减轻赋税,任用贤能,恢复古代圣君的礼乐当作首要的事务。”朝中大臣有的有过失被皇上责问,陈遇极力替他们开解,那些大臣大多能够得到保全。陈遇的计谋策略大多秘而不传,而他受(皇上)恩宠礼遇之高,就连有功劳的外戚大臣也不能和他相比。皇上多次到陈遇府中探望,交谈之中一定称他为“先生”,有时称他是“君子”。皇上赐爵位给他,他总是拒绝,最终陈遇成就了他的高名。十七年陈遇去世,皇上赐葬在钟山。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