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卒葬之                               卒:最后
B.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C.而又不随以怠                           怠:懈怠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求学的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即除魏阉废祠以葬之    
B.有怠而欲出者                   而为秦人之所劫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D.其孰能讥之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游记,但同一般的游记写法有所不同,作者并不侧重于写景,而是     着重在写景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议论。
B.本文结构严谨,叙述和议论前后照应,如第一段提到“华山”的误读,为后文论述“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埋下伏笔。
C.本文详略处理非常艺术,对慧空禅院、石碑、前洞的描写较少,对后洞的奇     妙景色则描写较多,这样就为下文借事喻理提供了依据。
D.作者从游洞的亲身经历中感悟到:要看到世上“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     必须“志”“力”“物”三者兼备,其中“志”最为重要。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译文: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分)
译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8.A
9.C
10.C
11.(1)(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想要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2)我对于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感叹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却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8.卒,死。
9.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均为连词,前“以”表修饰,可译为“而”,后“以”表目的,可译为“来”;B项均为连词;前“而”表承接;可不译,后“而”表转折,可译为“却”;D项前“其”为副词,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后“其”为代词,可译为“他”。
10.对后洞的描写也很少,主要是概述。
11.(1) 大意3分,落实“咎”“极”的意思各1分。
(2)大意3分,落实“悲“传”的意思各1分。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碑上只有那字还认得出来,即“花山”。现在将“花”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懒于前进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无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