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群玉,字文山,澧州人也。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亲友强之赴举,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群玉,字文山,澧州人也。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亲友强之赴举,一上即止。裴相公休观察湖南,厚礼延致之郡中,尝勉之曰:“处士被褐怀玉,浮云富贵,名高而身不知,神宝宁久弃荒途?子其行矣。”大中八年,以草泽臣来京,诣阙上表,自进诗三百篇。休适人相,复论荐。上悦之,敕授弘文馆校书郎。李频使君呼为从兄。归湘中,题诗二妃庙,是暮宿山舍,梦见二女子来曰:“儿娥皇、女英也,承君佳句徽珮,将游于汗漫,愿相从也。”俄而影灭。群玉自是郁郁,岁余而卒。段成式为诗哭曰:“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老无男女累,谁哭到泉台?”今有诗三卷、后集五卷行世。
夫澧浦,古骚人之国。屈平仁遭谮毁,不知所诉,心烦意乱,赋为《离骚》。骚,愁也。“已矣哉,国无人知我兮,又何怀乎故都?”委身鱼腹,魂招不来。芳草萎萧,萧艾参天,奚独一时而然也!群玉继禀修能,翱翔大化,人不知而不恤,禄不及而不言。望涔阳之亡极,挹杜兰之绪馨,款君门以披怀,沾一命而潜退,风景满目,宁无愧于古人。故其格调清越,而多登山临水、怀人送归之制,如“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等句,已曲尽羁旅坎壈之情。壮心千里,于方寸不扰,亦大难矣。
(选自《唐才子传?李群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吟咏自适     适:满足
B厚礼延致之郡中   延:邀请
C挹杜兰之绪馨     挹:酌取
D而多登山临水、怀人送归之制    制:风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子其行矣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①名高而身不知②知文而不知武
C.①以草泽臣来京②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D.①又何怀乎故都②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友们强迫李群玉赴长安应举,他考了一次就考上了。这充分说明了他的才学之高。
B.“王、谢子弟”,六朝时王姓、谢性世代为大家贵族,故常并称。两家子弟风流倜傥,有名士风度,不少人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如书法家王羲之、山水诗人谢灵运等。
C.“人不知而不愠”语出《论语?述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看取浅深愁”意为:试看忧愁与之相比谁浅谁深。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1:D作品,著述
小题2:B“而”均表转折关系(A①“大概”,语气词,表推测②第三人称代词   C①“凭借……的身份”介词 ②“因为、由于”介词   D ①介词,相当于“于”②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小题3:A(“他考了一次就考上了”有误,原文的意思是李群玉只去考了一次就不去了。)
李群玉,字文山,是澧州人。他具有优秀的才能,却生性旷达放逸,不喜欢奔走官场,专门以吟咏诗歌来自我满足。他的诗笔刚劲秀丽,体制丰满多姿。李群玉喜欢吹笙,书法佳美,就像王、谢子弟,另有一种风流韵味,亲友们强迫李群玉赴长安应举,他只去考了一次就再也不考了。宰相裴休出任湖南观察使,备厚礼邀请李群玉到府中,曾勉励他说:“处士身穿粗布衣服,怀揣宝玉,视富贵如浮云,名望很高却自己不知道,神宝岂能长久的丢弃在荒野?您一定要行动啊。”大中八年。李群玉以布衣之臣的身份来到长安,到宫中呈上奏章,自献诗三百篇。裴休恰逢此时入朝为宰相,他又推荐李群玉,宣宗很高兴,下诏授李群玉为弘文馆校书郎。刺史李频称李群玉为堂兄。李群玉回湘中,在二妃庙题诗,当晚他住在山中的客舍里,梦见两位女子来到他面前说:“我们是娥皇、女英,承蒙先生以妙诗佳句相赠,先生将做汗漫之游,我们愿一同跟随。”顷刻之间人影就消失了。李群玉从此闷闷不乐,一年多就去世了。段成式作诗哭他说:“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老无男女累,谁哭到泉台?”李群玉如今有诗集三卷、后集五卷流传于世。
澧水之滨是古代骚人之国。屈平为官遭小人谗言诋毁,不知向谁倾诉,心烦意乱,写成《离骚》一诗。骚就是愁。“算了吧!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都城呢?”他将身体托付给鱼腹,灵魂却不能召回,香草枯萎,萧艾参天,哪里仅仅是屈原时代才有的情况呢?李群玉发挥天赋,培养才能,翱翔在人生广阔的天空,人们不了解他,他也不担忧;官禄轮不到他,他也不申诉。远望涔阳遥远无边,酌取杜若兰草的余香。他叩君王之门而袒露胸襟,沾一官之命而悄然告退。满眼风景,宁可使自己无愧于古人,所以他的诗格调清越,多有登山临水、怀人送别的作品,如他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等诗句,已委婉地写尽寄居他乡遭遇不平的心情。壮心千里,却于胸中方寸之地不受环境侵扰,也是非常之难得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群玉,字文山,澧州人也。清才旷逸,不..”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