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 注:申胥即伍子胥。耦:耦耕,两人并耕。这里指申胥辅佐先王阖闾治国。荆:楚国。柏举之战,吴国打败了楚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刈杀四方之蓬蒿刈:割
B.孤岂敢自多多:赞美
C.能遂疑计恶遂:就
D.孩童焉比谋比: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讯申胥曰B.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
夫不违,乃违也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
C.以不陷于大难D.吴王还自伐齐
骤救倾以时                             不自安恬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无差伐齐胜利返回即斥责嘲弄当初反对伐齐的伍子胥,逼其告老还乡。
B.伍子胥一番言论的实质就是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想。
C.伍子胥在预见到吴国必将灭亡的情况下,毅然自刎,用死谏吴王,表现了他刚正爱国的品性
D.吴王夫差的言行暴露了他的刚愎自用和专横残暴。这正是他悲剧结局的原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1:C(遂:判断)           
小题2:B(A、副词就/判断是   B、两个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C连词 所以/介词 及  D介词 从/代词 自己)
小题3:A(“嘲弄”“逼其告老还乡”不完全符合文意)
参考译文:
吴王夫差从齐国胜利返回后,就责问申胥说:“过去我们先王圣明有德,通达天意。就象两个农夫并排耦耕一样,和你共理国事,象铲除四边的蒿草一样打败了楚国,在楚国立下了威名,这是你的力量呵。如今你老了,不能自己安于清闲快乐,在家呆着总想要在吴国干些坏事,出门在外就让我的百姓去犯罪,扰乱法度,来祸害吴国。如今上天给吴国降福,齐国降服了。我怎么敢自己夸功,这是由于先王的军队,得到了神灵保佑。我大胆告诉你这个消息。”
申胥解下剑回答说:“过去我们先王,世世代代有辅佐的良臣,来帮助决断疑难,考虑得失,所以不至于陷入大难。现在你抛弃老臣,接近年幼无知的人合谋国策,说:‘我的命令不得违背。’这样的不违背,正是违背天意。这样的不违背,是灭亡的阶梯。上天所抛弃的,一定在眼前给点儿小欢喜,长远一看就要有大忧患。您如果不战胜齐国,反而会心里有所觉悟,那么吴国还可以继世图存。我们先君凡是取得成就,肯定有他取得成就的条件;没有取得成就,也有他抛弃成功条件的原因。能用良臣辅佐,才能保持圆满的结局,而且能及时拯救失败。现在您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可是上天赐予的福禄却屡屡来到,这说明吴国的天命不会长了!我不忍心称病退隐,看到您被越国擒住,我请求先死。”于是就自刎了。临死时,说:“把我的眼睛悬挂在国都东大门,让我看到越国侵入,吴国灭亡。”夫差大怒说:“我不能让他看到什么。”就让人取来申胥的尸体,装到皮口袋里,投入长江。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