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二十四诗品①小序清?杨廷芝诗不可以无品,无品不可以为诗,此诗品所以作也。予总观统论,默会深思,窃以为兼体用,该内外,故以雄浑先之。有不可以迹-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二十四诗品①小序
清?杨廷芝
诗不可以无品,无品不可以为诗,此诗品所以作也。
予总观统论,默会深思,窃以为兼体用,该内外,故以雄浑先之。有不可以迹象求者,则曰冲淡。亦有可以色相见者,则曰纤 ,不沉著,不高古,则虽冲淡纤 ,犹非妙品。出之典雅,加以洗炼,劲健不过乎质,绮丽不过乎文,无往不归于自然。含蓄不尽,则茹古而涵今;豪放无边,则空天而廓宇。品亦妙矣,品妙而斯为极品。
夫品固出于性情,而妙尤发于精神,缜密则宜重宜严,疏野则亦松亦活,清奇而不至于凝滞,委曲而不容以径直,要之无非实境也。境值天下之变,不妨极于悲慨,境处天下之赜 ,亦有以拟诸形容。超则轶乎其前,诣则绝乎其后。飘则高下何定,逸则闲散自如。旷观天地之宽,达识古今之变;无美不臻,而复以流动终焉。品斯妙极,品斯神化矣。
廿四品备,而后可与天地无终极。品之伦次定,品之节序全,有品   ,亦于言而可以知其志。诗之不可以无品也如是夫!
【注】①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论家、诗人司空图,字表圣(837—908)的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 、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②赜:深奥,奥妙。
小题1: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亦有可以色相见者,则日纤——诗的品格若是以“纤 ”为特色,则诗中描写的景象和色彩就非常突出。
B.含蓄不尽,则茹古而涵今——如果“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那么诗歌之品就属“含蓄”,其妙处在于不著一字,尽得古今风流。
C.超则轶乎其前,诣则绝乎其后——只有超越前人,不受前人的束缚,才能使诗的品格到达超然肆意又让后人难以企及的佳境。
D.廿四品备,而后可与天地无终极——能够品味这二十四品,则仿佛可以获得与天地一样长久的精神了。
小题2:根据“小序”所言,下面对唐诗之品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峨眉山月半轮秋,隐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自然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清奇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冲淡
D.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绮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1:C(无“不受前人束缚”之意,此处超诣是超然洒脱之意)     
小题2:D(A.合乎“自然”,舟行于月夜江中,与山水浑然一体,如自然造化之涌现,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B.合乎“清奇”之美,人烟灭绝,江寒雪白,反映了清奇高士的心灵世界。C.诗意冲和淡远,优游不迫。D.应对应“含蓄”,诗中未有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既是“文已尽而意有余”之意,亦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不可以没有品位(品格),没有品位不能成为诗,这是《诗品》写作的原因。
我通篇阅读其论,默默领会深深思考,私下认为,因包含万物又超乎一切言象之外,所以把“雄浑”列在首位。那些不可以依循其形而寻的冲和淡宕就是所谓的“冲淡”。也有可以从色彩和形貌可见韵味的,那就是“纤穠”,(但是如果)不深沉稳健,不高格脱俗,那么即使有冲淡纤穠之意味,还不是佳作。诗意典雅,又洁净精纯,充实强健不盖过诗之内容,光彩夺目不盖过诗之形式,这无不是要归于“自然”。含蓄不露语意不尽,(是因为)包含古今;豪迈放纵,意气无边,(是因为)胸怀天地。这样的品格真是美妙啊,品格美妙这就是诗中极品。
品位来自性情,精妙来源于精神气质,缜密则是又有真迹可寻又有理可微会,疏野则是既任性松弛又率无拘束,清高奇绝又不至于诗意凝结,百折千回幽深不容直遂,总之没有不是表达真情和揭示实理的。处于天下之变革之时,诗意则有悲痛感慨之品,正遇世间深奥之妙,则可以用具象声形来捕捉神妙。超然放纵不同寻常,是为超诣,飘逸则是情思飘扬,凌云神怡。旷达是心胸宽广,淡看欢歌忧愁;所有最美的意境韵味都能达到,因而又最终以“流动”结束。品位到这样真是妙极之至,神化之至。
能够品味这二十四品,则仿佛可以获得与天地一样长久的精神了。品位之高下得以确定,品位之先后可以全面,因此有品味则可以确定诗的品格,在诗中也可以明白其志趣。诗歌不能没有品格就像这样!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二十四诗品①小序清?杨廷芝诗不可以无品..”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